妨害公務完全指南:從罵警察到拍警察,你不可不知的法律眉角!🚨

TaiLexi 團隊

妨害公務完全指南:從罵警察到拍警察,你不可不知的法律眉角!🚨

「警察了不起啊?」、「你這個俗仔!」這些話可能讓你吃上官司!妨害公務罪比你想像中嚴重,從罵警察、拍警察到輕微碰觸都可能觸法。本文用最接地氣的台灣話,深度解析妨害公務的構成要件、五大NG行為、實際判刑案例,並提供合法維護權益的自保策略,讓你避免無辜踩雷!

前言:誰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欸,阿伯阿嬸、年輕朋友們,今天要來跟大家聊一個很實在的話題——妨害公務

你可能會想說:「啊就警察在那邊雞雞歪歪,我罵他兩句有什麼關係?」或是「我只是用手機拍個影片做紀錄,這樣也犯法?」

哎呀,真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在台灣,對警察或其他公務員「不敬」,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根據刑法第135條,只要對執行職務的公務員施加「強暴」或「脅迫」,就可能面臨最高三年有期徒刑

這篇文章就是要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帶大家徹底了解「妨害公務」這個法律概念。從罵警察的風險拍警察的權利,我們都要一一解析!

妨害公務基本概念:什麼是妨害公務?

法條白話翻譯

刑法第135條第1項規定:「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講白一點就是:當警察、法官、檢察官、市府人員等公務員在做正事的時候,你不能對他們動粗或恐嚇威脅!

什麼叫「依法執行職務」?

這個「依法執行職務」很重要喔!不是穿個制服就可以亂來,公務員必須:

  • 在法定職權範圍內行事
  • 按照法定程序執行
  • 具備合法性和正當性

比如說,警察在路上攔檢、開罰單、逮捕嫌犯,這些都算「依法執行職務」。但如果警察下班後跟你吵架,那就不算執行職務了。

「強暴」和「脅迫」的定義

很多人以為「強暴」就是要打人踢人,其實不是這樣:

🤜 強暴包括:

  • 推擠、拉扯
  • 丟東西(哪怕是水瓶)
  • 阻擋、圍堵
  • 任何身體上的接觸或物理妨礙

😠 脅迫包括:

  • 威脅要打人
  • 恐嚇要報復
  • 精神上的威嚇
  • 言語上的恫嚇

構成要件大解析:踩到哪條線就GG了?

妨害公務罪的四大要件

要構成妨害公務罪,法院會看這四個要件:

1. 客體要件:必須是「公務員」

不是每個穿制服的都算公務員,但包括:

警察 法官、檢察官 市府人員 監理所人員 消防員 獄政人員

2. 客觀要件:「依法執行職務」

公務員必須在合法範圍內執行職務,不能超越權限。

3. 行為要件:「施強暴脅迫」

這是最容易誤判的地方!很多你以為沒什麼的行為,其實都算強暴脅迫

4. 主觀要件:「故意」

你必須知道對方是公務員,而且故意妨害他執行職務。

告訴乃論 vs 非告訴乃論

重點來了!妨害公務罪是「非告訴乃論」,意思是即使公務員不提告,檢察官看到了也會主動起訴你!

但是,如果涉及「侮辱公務員」,那就是告訴乃論了,必須在六個月內提告。

五大NG行為:你可能不知道的地雷區

🤬 NG行為1:口出惡言罵警察

罵警察真的會犯法!很多人以為「動口不動手」就沒事,結果:

真實案例

有人罵警察「俗仔」就被判侮辱公務員罪成立!法院認為這種話「有貶損他人評價之意味」。

常見違法用詞:

「死阿珍仔」 「俗仔」 「垃圾」 「白癡」 任何三字經

🏃 NG行為2:拒檢、逃跑

拒絕配合檢查或逃跑是很容易觸法的行為

  • 酒測拒檢:直接開車逃離現場
  • 身分查驗拒檢:拒絕出示證件
  • 行李檢查拒檢:在機場或其他場所拒絕配合

🤝 NG行為3:幫朋友「拉人」

很多人以為幫朋友拉一下沒關係,結果也被判刑

情境

你朋友跟警察起衝突,你好心想拉開朋友,結果不小心碰到警察或阻礙執法,就可能構成妨害公務。

👋 NG行為4:「輕微」肢體接觸

即使是輕微的碰觸,都可能觸法

拍肩膀 推一下 拉衣服 擋在前面

重點:法律沒有「輕重」之分,只要有肢體接觸就算強暴!

🥤 NG行為5:丟擲物品

即使沒打中人,丟東西也算妨害公務

丟水瓶 丟石頭 丟雞蛋 潑水

罵警察的法律風險:嘴砲也要付代價

侮辱公務員 vs 妨害公務

很多人搞不清楚這兩個罪名的差別:

侮辱公務員(刑法第140條)

  • 只是用言語侮辱
  • 告訴乃論(6個月內要提告)
  • 罰金或拘役

妨害公務(刑法第135條)

  • 有強暴脅迫行為
  • 非告訴乃論(檢察官會主動起訴)
  • 最重三年有期徒刑

罵髒話的判刑標準

法院判斷「侮辱」的標準:

  1. 社會通念:一般人會不會覺得被侮辱
  2. 貶損性:是否損害他人名譽或人格
  3. 公然性:是否在公開場合說出

實際判例:

  • • 罵「俗仔」→ 判侮辱罪
  • • 罵「死阿珍仔」→ 判侮辱罪
  • • 說「你們警察都一樣」→ 通常不構成侮辱

網路罵警察也會被告

現在網路發達,在臉書、PTT、Dcard罵警察也可能被告!如果:

  • 指名道姓罵特定警察
  • 用真實姓名或照片
  • 內容有侮辱性質

就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拍警察的權利界線:手機攝影與執法衝突

公民攝影權 vs 妨害公務

這是個很複雜的議題!民眾究竟可不可以拍警察執法?

✅ 可以拍攝

在合理距離外,不妨礙執法

❌ 不能拍攝

貼近拍攝,影響執法程序

警察執勤時的肖像權

重點:警察執勤時通常沒有肖像權保護!

原因:

  1. 公務員執行職務具有公共性
  2. 民眾有監督政府的權利
  3. 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保障

但是,如果拍攝內容:

  • 涉及個人隱私(如住家地址)
  • 惡意剪輯造成誤解
  • 用於商業用途

就可能涉及其他法律問題。

安全拍攝的「3C原則」

想要合法拍攝警察執法,記住這個口訣:

C1 - Clear(保持距離)

  • 至少3公尺以上
  • 不要阻擋執法動線
  • 不要對著警察的臉近距離拍攝

C2 - Calm(保持冷靜)

  • 不要大聲叫囂
  • 不要挑釁或辱罵
  • 理性記錄即可

C3 - Comply(配合指示)

  • 警察要求退後就退後
  • 不要堅持「我有權利拍攝」
  • 先配合,事後再申訴

什麼情況下不能拍攝?

  • 涉及隱私的執法:如在住宅內執法
  • 妨礙執法程序:如擋住警察視線
  • 危險場所:如火災現場、車禍現場
  • 特殊執法:如反恐、重大刑案

肢體接觸的危險:碰到就犯法?

「輕微碰觸」也算強暴

很多人以為輕輕碰一下沒關係,這是大錯特錯!

法院見解:只要有「不法之有形力的行使」,不論輕重都算強暴。

常見的「無意識犯罪」

1. 拍肩膀想說話

  • 想跟警察「溝通」而拍肩膀
  • 結果被認定為強暴行為

2. 推開手想逃脫

  • 被警察抓住時想掙脫
  • 推開警察的手就算強暴

3. 拉扯衣物

  • 拉扯警察制服
  • 即使沒有惡意也算強暴

正當防衛的迷思

很多人以為可以主張「正當防衛」,但實際上:

正當防衛成立條件:

  • 必須是「不法侵害」
  • 警察依法執法通常不算不法侵害
  • 你的反抗行為必須「合理必要」

實務上很難成立:除非警察明顯違法執法,否則很難主張正當防衛。

抗議活動的法律紅線:社運參與者必知

社會運動與妨害公務的界線

參與抗議活動最容易不小心觸犯妨害公務罪

五大法律紅線

1. 阻擋警察執法動線

  • ❌ 手牽手圍成人牆
  • ❌ 坐在警察車前面
  • ❌ 阻擋警察通行

2. 對警察施加壓力

  • ❌ 包圍警察
  • ❌ 對警察大聲叫囂
  • ❌ 威脅要「肉搜」警察

3. 投擲物品

  • ❌ 丟雞蛋
  • ❌ 丟水瓶
  • ❌ 潑漆

4. 拒絕配合驅離

  • ❌ 警察要求離開時拒絕
  • ❌ 與警察拉扯
  • ❌ 消極抵抗(如躺地不起)

5. 破壞公物

  • ❌ 破壞拒馬
  • ❌ 噴漆塗鴉
  • ❌ 損壞警車

合法抗議的方式

和平表達訴求
保持理性距離
配合警察指揮
使用言論而非行動
尊重法律程序

法律後果有多嚴重:案底、罰金、牢飯

刑罰輕重

妨害公務的法律後果比你想像中嚴重

妨害公務罪

  •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拘役(1-60天)
  • 30萬元以下罰金

侮辱公務員罪

  • 拘役或罰金
  • 通常是罰金了事

實際判刑狀況

根據統計,妨害公務罪的判刑情況:

罰金
80%(通常3-10萬元)
拘役
15%(通常15-30天)
有期徒刑
5%(通常2-6個月,多可易科罰金)

前科的長期影響

會留案底嗎?

是的!即使只是罰金,也會有犯罪紀錄。

影響範圍:

就業:許多工作會查犯罪紀錄
出國:某些國家會拒絕有前科者入境
考試:公職考試可能受限
信用:銀行貸款可能受影響
家庭:影響子女就學、就業

易科罰金制度

如果被判拘役或短期徒刑,通常可以「易科罰金」:

  • 計算方式:一日新台幣1,000-3,000元
  • 例子:拘役30天 = 罰金3-9萬元

自保策略:如何避免無辜踩雷

遇到警察執法的正確態度

1. 保持冷靜

  • 深呼吸,不要激動
  • 記住「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 當下服從,事後申訴

2. 理性溝通

  • 使用敬語「警察先生/小姐」
  • 不要質疑警察的專業
  • 有問題可以要求見督導

3. 配合指示

  • 出示證件
  • 接受檢查
  • 不要拒絕或逃跑

如何合法維護自己權益

1. 錄影存證

2. 要求出示證件

  • 可以要求警察出示證件
  • 記下警察的姓名、編號
  • 記住執法時間、地點

3. 尋求法律協助

  • 聯絡律師
  • 向監察院申訴
  • 向警察局投訴

和解的可能性

雖然妨害公務是非告訴乃論,但仍可嘗試和解:

和解好處:

  • 可能獲得檢察官不起訴
  • 即使起訴也可能獲得緩刑
  • 表達悔意,減輕刑責

和解方式:

  • 主動道歉
  • 賠償精神損失(通常1-5萬元)
  • 承諾不再犯

常見問答FAQ

Q1:罵警察妨害公務會怎樣?

A: 罵警察可能同時觸犯「侮辱公務員罪」和「妨害公務罪」。侮辱公務員是告訴乃論,通常罰金了事;但如果伴隨威脅性言語,可能構成妨害公務罪,最重判三年。詳細分析請看這裡

Q2:妨害公務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A: 四大要件:(1)對象是公務員 (2)正在依法執行職務 (3)施加強暴脅迫 (4)有故意。完整的構成要件分析

Q3:怎樣算妨害公務?

A: 只要對執行職務的公務員有任何強暴脅迫行為都算,包括推擠、拉扯、丟物品、阻擋、威脅等。即使是輕微接觸也可能構成。

Q4:侮辱公務員是告訴乃論嗎?

A: 是的,侮辱公務員(刑法第140條)是告訴乃論,必須在6個月內提告。但妨害公務罪是非告訴乃論,檢察官可主動起訴。

Q5:妨害公務判多久?

A: 依刑法第135條,最重可判三年有期徒刑。實務上多數判罰金(3-10萬)或拘役(15-30天),重大案件才會判實刑。

Q6:妨害公務有未遂嗎?

A: 理論上有,但實務上很少見。因為妨害公務通常是即時犯,一有強暴脅迫行為就既遂了。

Q7:罵髒話算妨礙公務嗎?

A: 單純罵髒話通常是「侮辱公務員」,但如果伴隨威脅性質(如「我要打死你」),就可能構成妨害公務的脅迫行為。

Q8:妨礙公務罰多少錢?

A: 罰金最高30萬元,實務上通常3-10萬元。如果是拘役易科罰金,一天1,000-3,000元。

Q9:可以拍警察嗎?

A: 可以,但要保持合理距離,不能妨礙執法。詳細的拍攝權利分析

Q10:妨礙公務會被關嗎?

A: 重大案件可能被判實刑,但多數可易科罰金。輕微案件通常判罰金,不會真的關。了解實際影響

Q11:警察執勤有肖像權嗎?

A: 執勤中的警察通常沒有肖像權保護,因為具有公共性質,民眾有監督權。但不能惡意剪輯或商業使用。

Q12:民眾可以拍警察嗎?

A: 可以,這是公民攝影權的一部分。但要遵守「3C原則」:保持距離(Clear)、保持冷靜(Calm)、配合指示(Comply)。

Q13:罵警察違法嗎?

A: 是的,可能觸犯侮辱公務員罪或妨害公務罪。即使是「俗仔」這種台語也被法院認定為侮辱。

Q14:什麼是妨害公務罪?

A: 刑法第135條規定,對執行職務的公務員施加強暴脅迫的犯罪。包括推擠、威脅、阻擋等行為。

Q15:妨礙公務和妨害公務有什麼差別?

A: 法律上正確用詞是「妨害公務」,「妨礙公務」是民間常用說法,指的是同一件事。

Q16:妨害公務的要件有哪些?

A: 四個要件: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強暴脅迫、故意。缺一不可。

Q17:妨礙公務罪的構成要件?

A: 同妨害公務罪,需要公務員正在執行職務,行為人故意施加強暴脅迫。

Q18:妨害公務可以和解嗎?

A: 雖然是非告訴乃論,但和解仍有幫助,可能獲得不起訴或緩刑。

Q19:妨害公務是告訴乃論嗎?

A: 不是,妨害公務罪是非告訴乃論,檢察官會主動起訴。

Q20:妨害公務不起訴的條件?

A: 通常需要情節輕微、有悔意、達成和解、初犯等條件。檢察官會綜合考量。

結語:知法守法,理性護權

看完這篇超長的「妨害公務完全指南」,相信大家對這個法律概念有了更深的認識。

重點提醒:

  1. 妨害公務的定義比你想像中寬泛
  2. 即使是輕微的肢體接觸都可能觸法
  3. 罵警察不只是沒禮貌,還可能犯法
  4. 拍警察要保持合理距離
  5. 社會運動要理性合法

最重要的心法:

  • 當下忍一忍,事後再申訴
  • 理性溝通,避免衝突
  • 了解自己的權利,也尊重他人的職責

記住,警察也是人,也有尊嚴。我們可以監督公權力,但也要用合法理性的方式。真的遇到不當執法,先配合,再透過正當管道申訴救濟。

畢竟,在台灣這個法治社會,知法守法才是王道啊!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下次遇到警察執法時,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記得分享給親朋好友,讓更多人了解法律,避免無辜觸法!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2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分享文章: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