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判偽證罪?這些構成要件絕對要懂!台灣律師提點關鍵證據力 ⚖️
「我發誓,我所說的都是真的!」這句話在法庭上聽起來很帥氣,但你知道嗎?如果說了假話,可能會面臨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偽證罪!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帶你了解什麼是偽證罪,以及如何避免不小心踩到法律地雷。
偽證罪是什麼?先來個「一句話解釋」
想像一下,你在玩「誰是臥底」遊戲,明明知道答案卻故意說錯話誤導大家——在法庭上做這種事,就是偽證罪!不過,法庭上的後果可比遊戲嚴重多了。
法律條文怎麼說?來看「法條翻譯機」
依刑法第168條規定:「於執行審判職務之公署審判時或於檢察官偵查時,證人、鑑定人、通譯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供前或供後具結,而為虛偽陳述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在法院開庭或檢察官問話時,你舉手發誓說真話後,卻對「會影響判決結果的重要事情」說謊話,最高關7年!
偽證罪的「四大通关條件」
條件一:要在正確的場合說謊
就像不能在麥當勞點牛肉麵一樣,偽證罪只發生在「法院開庭」或「檢察官偵查」時。在路邊跟朋友瞎聊說謊?不算偽證罪!
條件二:要先「舉手發誓」說真話
法庭上那個莊嚴的宣誓程序可不是裝飾用的!參照 107年度審簡字第57號 判決所述:「供前或供後具結,而為虛偽陳述者」,這個「具結」就是法律上的發誓儀式,表示你願意為自己的話負法律責任。
條件三:說的必須是「重要謊話」
不是所有謊話都構成偽證罪喔!參照 98年度訴字第570號 判決所述:「所謂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係指該事項之有無,足以影響於裁判之結果者而言」。簡單說,要是那種「說了會改變判決結果」的謊話才算數。
舉個例子:
證人說:「我看到被告穿紅色衣服逃跑」(其實是藍色)→ 如果衣服顏色不影響定罪,可能不構成偽證罪
證人說:「我沒看到被告在現場」(其實有看到)→ 這就可能構成偽證罪,因為會影響案情判斷
條件四:必須是「故意」說謊
如果是記錯、看錯、聽錯,而不是故意說謊,就不算偽證罪。參照 98年度訴字第570號 判決所述:「無積極證據證明被告具有犯偽證罪之主觀犯意存在」,意思是必須證明你「故意」說謊才行。
法院怎麼判斷?來看實際案例
案例一:車禍案件的證人說謊
參照 98年度訴字第570號 判決所述,有個證人在車禍案件中作證,說看到機車從外側切到內側車道,但實際上可能不是這樣。法院認為這種證詞「足以影響國家司法權之行使」,就是典型的偽證行為。
案例二:頂替案件的偽證
參照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96 年度訴字第 355 號 刑事判決 判決所述,鄭某某在檢察官訊問時,明明槍械是林某某的,卻說是王某某的。這種「頂替型」的偽證,直接影響了另案被告是否被起訴,當然構成偽證罪!
案例三:說了謊但沒影響判決?
有趣的是,參照 97年度訴字第61號 判決所述:「偽證罪為形式犯,不以結果之發生為要件」。意思是就算你的謊話最後沒被法官採信,還是可能成立偽證罪!就像你朝人開槍但沒打中,還是構成殺人未遂一樣。
證據力關鍵:怎麼證明你說謊?
這可是偽證罪最難證明的地方!檢察官必須提出「積極證據」來證明你說謊。參照 98年度訴字第570號 判決所述:「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
常見的證據類型:
- 物證:監視器畫面、通聯記錄等
- 書證:文件、記錄等書面證據
- 人證:其他證人的證詞
- 鑑定:筆跡、科學鑑定等
參照 101年度上訴字第1437號 判決所述,就算檢察官提出通訊監察譯文、好友關係等證據,如果不足以證明偽證犯行,法院還是會判無罪。
數學時間!來算算偽證罪的「成本效益」
假設你為朋友作偽證:
- 可能利益:幫朋友脫罪(價值?無法計算)
- 可能成本:7年以下有期徒刑 × 365天 = 最高2555天失去自由
- 機會成本:工作收入損失、家庭關係損害、社會評價降低...
結論:這筆交易超級不划算啊!
Q&A時間:民眾最常問的問題
Q1:如果我事後反悔,可以減輕刑責嗎?
A:可以的! 參照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5 年度訴字第 913 號 刑事判決 判決所述:「林○○於裁判確定前自白,依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減輕其刑。」在判決確定前自己承認說謊,可以獲得減刑機會。
Q2:我只是「部分」說謊,會構成偽證罪嗎?
A:要看情況! 關鍵在於說謊的部分是否屬於「與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如果是重要事項,即使只有一部分說謊,還是可能構成偽證罪。
Q3:如果我的證詞前後不一致,就是偽證嗎?
A:不一定! 參照 最高法院 69 年台上字第 2427 號 刑事判例 判決所述:「被告前案證詞與事實相符,後案供述雖有出入,惟此僅涉及後案是否另構成偽證罪之問題,不得據此反推前案證詞為虛偽。」前後說法不同不一定就是說謊,可能是記憶模糊或新的發現。
Q4:偽證罪會罰錢嗎?
A:主要是有期徒刑! 偽證罪是刑事犯罪,主要刑責是7年以下有期徒刑,沒有罰金刑。但民事部分可能還要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害。
Q5:怎麼避免不小心觸犯偽證罪?
A:記住三不一要!
- 不猜測: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 不編造:不要自己創造劇情
- 不隱瞞:不要故意省略重要資訊
- 要誠實:實話實說最安全
結語: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在法庭上,誠實不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要求。參照 98年度訴字第570號 判決所述:「被告在判罪確定之前,應被推定為無罪」,這也包括偽證罪的被告。但與其事後證明自己無罪,不如一開始就實話實說來得安心!
下次如果需要出庭作證,記得:真話可能不完美,但永遠不會讓你觸法。保持誠實,保護自己,也維護司法公正!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