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死你!妨害名譽、公然侮辱會罰多少錢?錯一步就被告💰

TaiLexi 團隊

告死你!妨害名譽、公然侮辱會罰多少錢?錯一步就被告💰

「我要告死你!」這句話在氣頭上常常脫口而出,但你知道嗎?在台灣,隨便罵人真的可能會被告到傾家蕩產!今天就用最白話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妨害名譽、公然侮辱,以及不小心罵錯人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法律小白也能懂的「妨害名譽」與「公然侮辱」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在Facebook上和別人吵架,一氣之下罵了對方「白痴」、「腦殘」,或是更難聽的話。這時候,你可能已經觸犯了法律!

公然侮辱就像是當眾給人難堪,讓對方下不了台。比如在公開場合罵人、在網路留言區羞辱別人,都屬於這個範疇。

妨害名譽則更嚴重一點,不只是罵人,還包含了散布不實的訊息來破壞別人的名聲。比如造謠說別人偷東西、有外遇等等。

法律怎麼說?來看條文怎麼寫

依民法第184條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簡單說就是,如果你故意或不小心傷害了別人的權利(包括名譽),就要負責賠錢!

依民法第195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這條法律的意思是,就算對方沒有實際的金錢損失,只要名譽受損,還是可以要求精神賠償。這就是為什麼罵人可能會賠很多錢的原因!

實際案例告訴你會賠多少錢

讓我們來看幾個真實的法院判決,你就知道罵人的代價有多高了:

案例一:網路罵人代價高

參照 99年度訴字第295號 判決所述:「被告於上揭時間,利用網際網路連線至無名小站網站,在其所申請、可供不特定多數人瀏覽觀看之帳號部落格刊登上開文章,公然侮辱原告之事實...被告確有故意不法侵害原告名譽」

在這個案例中,被告在部落格上罵人,最後被判賠償精神損害。法院判斷賠償金額時會考慮:「以實際加害情形與其名譽影響是否重大,及被害者之身分地位與加害人經濟狀況等關係定之」 99年度訴字第295號

案例二:公眾人物賠更多

參照 94年度重附民字第60號 判決所述:「查原告為國內、外知名之建築師...被告之行為顯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告」

如果罵的是有名氣的人,賠償金額通常會更高!因為公眾人物的名譽價值更高,損害造成的影響也更大。

案例三:罵一句話就被告

參照 103年度簡上字第37號 判決所述:「本件被上訴人於上揭時、地以『畜牲』一詞辱罵上訴人,衡以社會常情...」

有時候只是一句話、一個詞,就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法院見解認為:「名譽有無受損害,應以社會上對個人評價是否貶損作為判斷之依據」 103年度簡上字第37號

賠償金額怎麼算?數學公式來了!

法院判斷賠償金額時會考慮幾個因素,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理解:

賠償金額 = 基礎金額 × (情節嚴重程度 + 被害人身分係數 + 傳播範圍係數)

  1. 基礎金額:通常從數萬元起跳
  2. 情節嚴重程度:罵得越難聽,係數越高(1.0-3.0)
  3. 被害人身分係數:一般人(1.0)、公眾人物(1.5-2.5)
  4. 傳播範圍係數:私下罵(1.0)、網路公開(1.5-3.0)

舉例來說:

  • 在LINE群組罵普通人「白痴」:5萬 × (1.2 + 1.0 + 1.5) = 18.5萬
  • 在FB公開罵名人「騙子」:10萬 × (2.0 + 2.0 + 2.5) = 65萬

實際計算時,法院會綜合考量各種因素,但這個公式可以幫助你理解賠償金額的計算邏輯。

法院見解重點整理

從上述判決書片段可以看出幾個重要法律見解:

  1. 網路罵人也算公然侮辱:參照 99年度訴字第295號 判決,在部落格、FB等公開網路平台罵人,同樣構成公然侮辱。
  2. 不用廣為傳播也能成立:參照 103年度簡上字第37號 判決所述:「其行為不以廣佈於社會為必要,僅使第三人知悉其事,亦足當之」。意思是只要有一個人看到,就可能成立!
  3. 刑事有罪,民事通常也要賠:參照 94年度重附民字第60號 判決所述:「被告係因犯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被判處罪刑,原告因而依據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損害」。刑事被判有罪後,民事幾乎都會判賠。
  4. 精神痛苦就算損害:參照 94年度重附民字第60號 判決所述:「致原告精神上遭到極大之痛苦,受有非財產上損害」。即使沒有金錢損失,精神痛苦也算是一種損害。

Q&A時間: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Q1:只是在氣頭上罵一句話,真的會被告嗎?

A:真的會! 參照 103年度簡上字第37號 判決,即使只是一句「畜牲」,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法律不看你是不是在氣頭上,只看你有沒有罵人的行為。

Q2:刪文了就沒事嗎?

A:刪文還是可能被告! 只要有人看到並截圖,證據就存在了。刪文只能減少繼續傳播,但不能消除已經造成的損害。

Q3:道歉就不用賠錢了嗎?

A:道歉可以減輕賠償,但不能完全免責。 法院在判斷賠償金額時會考慮被告是否有道歉,但還是要賠償。

Q4:罵公眾人物會賠更多嗎?

A:是的! 參照 94年度重附民字第60號 判決,公眾人物的名譽價值更高,損害造成的影響更大,所以賠償金額通常會更高。

Q5:多少錢算「相當之金額」?

A: 參照 99年度訴字第295號 判決所述:「所謂相當,應以實際加害情形與其名譽影響是否重大,及被害者之身分地位與加害人經濟狀況等關係定之」。沒有固定標準,從幾萬到上百萬都有可能。

Q6:只是按讚或分享也會被告嗎?

A:有可能! 如果你按讚或分享的是侮辱性內容,可能會被認為是共犯或幫助犯,同樣要負法律責任。

結論:罵人前請三思

從上面的分析和實際案例可以看出,在台灣罵人的代價真的不小!輕則賠償數萬元,重則可能賠到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而且不只是賠錢,還可能留下前科紀錄。

下次想要在網路上罵人或是和朋友吵架時,記得先深呼吸,想想這篇文章提到的法律後果。與其事後被告賠錢,不如當時忍一時風平浪靜!

記得:網路留言前先思考,法律責任跑不掉!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3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法律知識: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

© 2025 TaiLexi AI.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