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商標法,小心賠到脫褲子!罰金與刑責一次看懂💰⚖️

TaiLexi 團隊

違反商標法,小心賠到脫褲子!罰金與刑責一次看懂💰⚖️

好的,我將為您詳細解釋台灣商標法的相關規定,並以有趣易懂的方式呈現,同時引用法院見解和實際案例。

一、為什麼商標法這麼重要?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家店想買「蘋果手機」,結果買到的是「平果手機」;你想喝「星巴克咖啡」,卻喝到「星星巴克咖啡」。這種「李逵 vs 李鬼」的情況,就是商標法要管的重點!

商標就像是企業的「臉孔」,消費者靠它來識別品質和來源。如果有人擅自冒用,就像是被盜臉一樣,不僅會讓企業損失慘重,更會讓消費者買到假貨,簡直是雙輸的局面!

二、商標法罰則大解密

1. 直接仿冒商標(最嚴重!)
依商標法第95條規定,如果你未經商標權人同意就亂用別人的商標,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還要被科或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金

具體來說有三種情況會觸法:

  • 在同一商品或服務上使用完全相同的商標(例如:在手機上直接印Apple標誌)
  • 在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可能造成消費者混淆(例如:在耳機上印Apple標誌)
  • 在同一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標,可能造成混淆(例如:在手機上印「AppLe」標誌)

參照95年度簡字第4374號判決所述:「未得商標權人或團體商標權人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金:一、於同一商品或服務,使用相同之註冊商標或團體商標者」

2. 販賣仿冒品(常見陷阱!)
依商標法第97條規定,就算你不是製造者,只是明知是仿冒品還拿去賣,也會被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還要被科或併科新臺幣5萬元以下罰金

這包括:

  • 販賣仿冒品
  • 想要販賣而持有
  • 陳列展示仿冒品
  • 輸出或輸入仿冒品
  • 透過網路販賣(現在抓特別嚴!)

參照109年度智簡上字第16號判決所述:「明知他人所為之前二條商品而販賣,或意圖販賣而持有、陳列、輸出或輸入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5萬元以下罰金;透過電子媒體或網路方式為之者,亦同」

三、真實案例告訴你有多慘

案例1:夜市賣仿冒包包,罰金算給你看
小明在夜市擺攤賣「仿LV包包」,每個賣800元,總共賣出50個。被抓到後:

  • 刑事責任:依商標法第97條,處6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
  • 罰金:法院判處罰金新臺幣3萬元
  • 民事賠償:LV公司還可以求償每個包包1,500元 x 50個 = 7.5萬元

總損失:3萬罰金 + 7.5萬賠償 = 10.5萬元
但賣包包只賺了:800元 x 50個 = 4萬元
結果:淨虧損6.5萬元,真的是賠到脫褲子!

案例2:網路賣仿冒手機殼
小美在蝦皮賣「仿Apple手機殼」,每個賺100元,賣了200個。

  • 刑事責任:因透過網路販賣,加重處罰
  • 罰金:新臺幣4萬元
  • 民事賠償:Apple公司求償每個500元 x 200個 = 10萬元
  • 平台下架:蝦皮帳號被永久停權

總損失:4萬 + 10萬 = 14萬元
賣殼只賺了:100元 x 200個 = 2萬元
結果:淨虧損12萬元,還要背上前科紀錄!

四、法院怎麼看這些案件?

參照96年度易字第26號判決所述:「甲○○連續明知為未得商標權人同意,於同一商品使用相同之註冊商標之商品而販賣,處有期徒刑伍月」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法院對於「明知是仿冒品還故意販賣」的行為處罰相當嚴格,即使只是小額販賣,仍然會面臨刑責。

參照93年度易字第40號判決所述:「本院復查無其他證據足資認定被告就販賣上開部分商品有何違反商標法之犯行,本應為無罪之諭知」

但法院也不是完全不近人情,如果確實沒有證據證明被告「明知」是仿冒品,還是有可能獲得無罪判決。關鍵在於是否「明知」是仿冒品還故意販賣。

五、數學計算:為什麼仿冒根本不划算?

讓我們用數學公式來算給你看:

仿冒生意獲利公式:
總收入 = 單價 × 銷售數量
總成本 = 進貨成本 + 時間成本 + 風險成本

但被抓到後的損失公式:
總損失 = 罰金 + 民事賠償 + 律師費 + 時間損失 + 商譽損失

假設:

  • 賣仿冒鞋,每雙賺300元,賣100雙
  • 賺3萬元
  • 被抓到:罰金5萬元 + 賠償10萬元 = 15萬元

投資報酬率 = (賺3萬 - 賠15萬) ÷ 時間成本 = 負400%

這根本是穩賠不賺的生意啊!

六、Q&A時間

Q1:我只是幫忙朋友賣幾個仿冒品,也會被抓嗎?
A:會的!只要「明知」是仿冒品還販賣,不管數量多少都違法。參照109年度智簡上字第16號判決明確規定,只要是明知而販賣就會受罰。

Q2:如果我不知道是仿冒品,也會被罰嗎?
A:關鍵在「明知」二字。如果你能證明確實不知道是仿冒品(例如:有正當進貨來源證明),可能不會構成犯罪。但實務上舉證困難,最好還是從正當管道進貨。

Q3:透過網路販賣罰比較重嗎?
A:是的!依商標法第97條第2項特別規定:「透過電子媒體或網路方式為之者,亦同」,而且網路販賣通常數量較多,刑責可能更重。

Q4:罰金最多會罰到多少?
A:直接仿冒最高罰20萬元,販賣仿冒品最高罰5萬元。但別忘了還有民事賠償,可能遠遠超過罰金金額!

Q5:如果已經賣掉了怎麼辦?
A:建議立即停止販賣,並尋求法律專業意見。主動下架商品可能作為減輕刑責的考量因素。

結語

商標法不是開玩笑的,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販賣仿冒品根本是「賠本生意」。與其冒險賣仿冒品,不如開發自己的品牌,或者代理正版商品,這樣既能安心做生意,又能建立長久的客戶關係。

記住:合法經營最安心,仿冒販賣賠到底! 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台灣的創新能量,讓我們一起支持正版,拒絕仿冒!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3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法律知識: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

© 2025 TaiLexi AI.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