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現金不報案會被起訴嗎?侵占遺失物追訴時效5年完整解析

TaiLexi 團隊

撿到現金不報案會被起訴嗎?侵占遺失物追訴時效5年完整解析

「哇!地上有錢!」這可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場景,但您知道嗎?隨手撿起別人遺失的財物,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可能會讓您從「幸運兒」變成「刑事被告」!今天就讓我們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了解這個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

⚖️ 法律條文輕鬆看

根據刑法第337條的立法精神,凡是明知他人遺失之物品,卻意圖據為己有者,將面臨最高15,000元之罰金處分。

這項法律的核心概念在於保護他人財產權,即使是無主狀態的遺失物,在法律上仍屬於原所有人。當你撿到別人掉的東西,明明知道不是自己的,卻想要據為己有,那就構成刑事犯罪!

🎯 關鍵概念:什麼是「遺失物」vs「離本人持有之物」?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法律區別,讓我們用例子來說明:

情境一:遺失物
小明在公園長椅上休息,離開時不小心把錢包落在椅子上。這時錢包就是「遺失物」-主人不是故意拋棄,只是不小心忘了帶走。

情境二:離本人持有之物
小美走在路上,突然被搶匪搶走皮包,皮包掉在地上。這時皮包就是「離本人持有之物」-主人是因為外力(被搶)而失去持有。

參照 99年度易字第1026號 判決所述:「刑法第337條所謂『離本人所持有之物』,係指物之離其持有,非出於本人之意思者而言」,這句話的意思是:東西離開主人身邊,不是主人自己願意的情況。

再看 104年度易字第468號 判決進一步解釋:「遺失物,乃指權利人無拋棄之意思,而偶爾遺留失去持有之物」。所以無論是遺失物還是被搶的財物,都受到刑法保護!

📝 構成要件分析

要成立侵占遺失物罪,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基礎概念可參考🔗 撿到錢包手機的法律責任):

  1. 客體要件:必須是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離本人所持有之物
  2. 行為要件:有侵占行為-也就是把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來使用或處分
  3. 主觀要件:有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的意思

參照 99年度易字第1026號 判決所述:「於拾獲他人遺失物後竟未將之歸還,或送交警局招領,反起意據為己有,顯見其主觀上確有不法所有之意圖」,這就是法院判斷是否有犯罪意圖的關鍵!

🧠 實際案例故事時間

案例一:拾金就「昧」的後果
阿偉在郵局門口撿到一張面額13,125元的支票,他心想:「反正沒人看到,拿去兌現吧!」結果失主發現後報警,阿偉被法院認定觸犯侵占遺失物罪。

參照 99年度易字第1026號 判決所述:「被告於拾獲他人不慎遺失之物品後,竟未物歸原主或送至警局招領,反心生貪念,起意侵占」,這就是很典型的違法行為。正確的處理方式可參考🔗 避免侵占遺失物罪的5步驟SOP

案例二:路邊鋼鐵別亂撿
老王在路邊看到一支H型鋼鐵,以為是沒人要的廢鐵,就載到回收場賣掉。沒想到這鋼鐵是別人被偷後丟在路邊的,最後老王被告上法院。

參照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98 年度上易字第 265 號 刑事判決 判決所述:「法院認定被告並未竊取該H型鋼鐵,僅係拾得後未歸還而販售,且有納為己有之意圖,應構成刑法第337條侵佔離本人所持有之物罪」。

案例三:手機放在電箱上沒事?
小林撿到一支手機,幾分鐘後就放在路邊電箱上離開。法院認為他沒有據為己有的意圖,所以不構成犯罪。

參照 108年度上易字第1007號 判決所述:「被告既然無欲保有該手機,於法即難遽認其主觀上對該手機有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意圖」。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關鍵在於是否有「據為己有」的意圖。

💰 數學計算時間:划算嗎?

讓我們來算一筆帳:假如你撿到10,000元,選擇據為己有:

可能的好處:立即獲得10,000元

可能的成本

  • 罰金:最高15,000元
  • 刑事記錄:影響求職、簽證申請
  • 時間成本:出庭、跑法院的時間
  • 名譽損失:親友同事都知道你因為貪小便宜被告

計算結果:10,000元 vs (15,000元 + 刑事記錄 + 時間成本 + 名譽損失) = 明顯不划算!

🏛️ 法院怎麼看這件事?

從我們引用的判決可以看出,法院對於侵占遺失物的態度很明確:

  1. 重視主觀意圖:是不是故意想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
  2. 強調社會責任:撿到東西應該交給警察或相關單位
  3. 維護財產權:保護人民財產安全是刑法的重要目的

參照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88 年度桃簡字第 153 號 刑事簡易判決 判決所述:「法院審酌被告拾得遺失物後未依社會常理妥善處理,反而擅自持有,顯有不法所有之意圖」。法院期待的是公民應該有的正確行為:拾金不昧!

✅ 正確處理SOP

撿到東西怎麼辦?記住這個口訣:「一拾二報三等待」

  1. :確認四周環境安全後拾起物品
  2. :立即送到最近的警察局報案
  3. 等待:依法可獲得最高十分之一的報酬(但須在6個月內認領)

❓ Q&A時間

Q1:撿到錢馬上花掉會怎樣?
A:這是最糟糕的做法!不僅構成侵占遺失物罪,還可能加重刑責。參照 99年度易字第1026號 判決,法院對於將侵占物立即處分的行為會更加嚴厲看待。

Q2:如果撿到的東西價值很低,比如10元硬幣,也會被告嗎?
A:理論上只要是別人的財產,無論價值高低都可能構成犯罪。但實務上,檢警通常會考量比例原則,價值過低的物品可能不會積極偵辦。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前科記錄,即使是小額也可能被加重處罰(詳細分析請看🔗 累犯加重至拘役的刑責風險)。

Q3:我把撿到的東西放在原地不管,這樣可以嗎?
A:參照 108年度上易字第1007號 判決,如果你沒有據為己有的意圖,只是暫時保管或放在明顯處等待失主,通常不會構成犯罪。但最好的做法還是交給警方處理。

Q4:侵占遺失物是公訴罪嗎?可以和解嗎?
A:是的,這是公訴罪,檢察官一旦知悉就必須依法偵辦。即使與失主和解,檢察官還是可以起訴,但和解通常會作為量刑的有利因素(詳細計算方式請參考🔗 罰金計算公式與緩起訴條件)。

Q5:如果我撿到東西後馬上後悔,送去警察局還來得及嗎?
A:這要看法官如何認定你的主觀意圖。如果你在還沒被發現前就主動歸還,可能可以主張沒有侵占意圖。但最好還是第一時間就正確處理。

📣 結論與提醒

親愛的朋友們,路上撿到錢或物品,與其擔心會不會被告,不如養成好習慣:撿到東西→送交警方→安心無虞。這樣不僅不會惹上官司,還有機會獲得報酬,更可以做個快樂的好公民!

記得參照 99年度易字第1026號 判決所述:「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5百元以下罰金」(註:罰金額度已修法提高為15,000元以下)。

法律的存在不是為了找麻煩,而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下次看到地上的財物,您就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最聰明、最合法的選擇了!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法律專家級服務

法律問題不能只停留在閱讀文章

真正關鍵是——你的情況或案件會怎麼走?

🏆 TaiLexi AI律師司法官考試PR99

大律所律師與法律教授都在使用的TaiLexi AI,立即免費開始,用 AI 找到更接近真相的答案。

⚡ AI大數據分析📊 專業判例比對🎯 權威認證

🔥 已幫助 30,000+ 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 完全免費 • 隱私保護 🔥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3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法律知識: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

© 2025 TaiLexi AI.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