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大解密:初犯真的比較吃香?法院怎麼看「前科累累」的受刑人?

TaiLexi 團隊

假釋大解密:初犯真的比較吃香?法院怎麼看「前科累累」的受刑人?

各位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聊聊一個監獄裡最熱門的話題──假釋!很多人都聽過「假釋」這個詞,但你真的了解假釋是怎麼運作的嗎?為什麼有人關不到一半就能出來,有人卻要被關到快期滿?今天就讓我們用最白話的方式,搭配實際法院判決,帶你徹底搞懂假釋的遊戲規則!

假釋是什麼?為什麼要有假釋制度? 🤔

假釋簡單來說就是「提前有條件釋放」,就像學生表現好可以提早放學一樣(當然犯罪嚴重多了)。我國刑法第77條第1項規定:

「受徒刑之執行而有悛悔實據者,無期徒刑逾二十五年,有期徒刑逾二分之一、累犯逾三分之二,由監獄報請法務部,得許假釋出獄。」

這段法律條文的意思是:

  • 無期徒刑:關滿25年
  • 初犯有期徒刑:關滿刑期一半(例如判6年關3年)
  • 累犯有期徒刑:關滿刑期三分之二(例如判6年關4年)

而且要監獄認為你真的有悔改,才會幫你申請假釋。這可不是「時間到就自動放人」喔!

初犯真的比較容易假釋嗎? ⚖️

答案是:真的比較容易!但不是因為法律特別優待初犯,而是因為「累犯」會被加重處罰。

從法院判決可以看出這個差異:

「刑法第77條第2項第2款立法意旨,對於屢犯重罪之有期徒刑受刑人,既已獲得假釋之待遇,如於假釋期間、徒刑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內,再犯最輕本刑五年以上之罪者,顯見對刑罰之感受度低,為防衛社會安全,限制此類受刑人假釋之機會,實有其必要性」

這段判決書講得很清楚:如果你之前假釋過,又在5年內犯重罪(最輕本刑5年以上),國家就會認為你「學不乖」,直接取消你的假釋資格!

實際案例比較 📊

項目 案例1(初犯) 案例2(累犯)
身份 小明(第一次犯罪) 小華(假釋後再犯)
罪名 傷害罪 前詐騙,後強盜
刑期 3年 新罪判7年
服刑門檻 1年6個月 (3年 × 1/2) 4年8個月 (7年 × 2/3)
假釋機率 低,可能被取消

什麼是「三振條款」?前科如何影響假釋? ⚾

這可能是全台灣最兇猛的「三振」了!不是棒球,而是刑法第77條第2項第2款的「三振條款」:

「犯最輕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累犯,於假釋期間,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五年以內故意再犯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關於有期徒刑假釋之規定,不適用之」

翻譯成白話就是:

  1. 第一次犯罪(不論輕重)
  2. 第二次犯重罪(最輕本刑5年以上)→成為「重罪累犯」
  3. 假釋或出獄後5年內「第三次犯重罪」→直接「三振出局」不能假釋!

這個條款是學美國的「三振法案」,專門對付那些一再犯重罪的危險分子。

法院怎麼看「三振條款」? 🧑‍⚖️

法院在判決中明確表示:

「對於釋放不久後即再犯惡性較大之重罪犯行者而言,已不能期待或考量徒刑對其有教化之功效...顯然已無以假釋施予恩惠或教化而防止再犯之餘地」

「必須曾經為重罪之累犯,於釋放進入社會後短期間又再犯重罪,屬具高度反社會性之人,基於維護社會安全之刑罰功能,立法者以其具有再犯重罪之惡性而剝奪其受假釋之恩惠」

簡單說就是:法院認為這種「一犯再犯重罪」的人,關再久也教不會,乾脆取消假釋資格,讓他們關好關滿!

假釋的數學題:到底要關多久? 🔢

讓我們來做點簡單數學:

情境1:初犯小美

  • 罪名:過失致死(非重罪)
  • 刑期:4年
  • 假釋門檻:4年 × 1/2 = 2年
  • 可能關2年就假釋

情境2:累犯阿強

  • 前科:詐欺(非重罪)
  • 新罪:強盜(重罪)判6年
  • 假釋門檻:6年 × 2/3 = 4年
  • 可能關4年才假釋

情境3:三振老王

  1. 第一次:傷害罪(輕罪)判2年 → 關1年假釋
  2. 假釋期間犯強盜(重罪)判8年 → 關5年4個月假釋(8年 × 2/3)
  3. 假釋出獄3年後又犯擄人勒贖(重罪)判10年 → 直接不適用假釋,關滿10年!

看到差別了嗎?前科越多、罪名越重,假釋門檻就越高,最後甚至完全失去假釋資格!

法院怎麼判斷「有悔改」? 🙏

假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有悛悔實據」,這要怎麼判斷呢?監獄主要看:

  1. 服刑表現:是否遵守監規、有無違規
  2. 教化課程:是否認真參加、有無改變
  3. 心理評估:專家評估再犯風險
  4. 被害人態度:是否賠償、取得原諒

但法院也提醒:

「准許假釋所附之條件,除已執行徒刑之期間外,尚包括甚為重要之『有悛悔實據』」

也就是說,不是時間到就自動過關,監獄如果覺得你根本沒悔改,就算關滿門檻也可以不給你假釋!

常見誤解破解 💡

誤解1:法官判決會寫能不能假釋?

錯!判決書通常不會寫能不能假釋,這是監獄和法務部的權責。

誤解2:輕罪前科沒影響?

錯!就算第一次是輕罪,只要後來兩次是重罪,照樣可能被三振!

誤解3:假釋是權利?

錯!法律寫「得許假釋」不是「應許假釋」,假釋是恩典不是權利!

結論:前科影響比你想象的大! 🎯

從這些法院判決可以清楚看到:

  • 初犯:門檻最低(1/2刑期),通過率最高
  • 累犯:門檻提高(2/3刑期),審查更嚴
  • 三振條款:對慣犯重罪者直接取消假釋資格

最後用法院的話做總結:

「對於屢犯重罪之有期徒刑受刑人...顯見對刑罰之感受度低,為防衛社會安全,限制此類受刑人假釋之機會,實有其必要性」

所以說,法律其實很聰明,給初犯者改過自新的機會,但對那些一犯再犯的人...那就關好關滿吧!


讀者可能會問: ❓

  • Q1:如果假釋被拒絕可以申訴嗎?
    A1:可以!但成功率很低,除非能證明監獄程序違法。
  • Q2:毒品前科會影響假釋嗎?
    A2:會!毒品罪常被認定為「高度再犯風險」,會影響假釋評估。
  • Q3:假釋出獄再犯罪會怎樣?
    A3:假釋可能被撤銷,回去關剩餘刑期,而且新罪刑期可能加重!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2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分享文章: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