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是告訴乃論嗎?錯過提告時效可能永遠無法追究!

TaiLexi 團隊

侵占罪是告訴乃論嗎?錯過提告時效可能永遠無法追究!

「我借給朋友的筆電被他占為己有,是不是要趕快去告他?」「公司會計挪用公款,老闆說算了不想追究,這樣真的可以嗎?」這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都跟「侵占罪」是否為告訴乃論有關。今天我們就用最白話的方式,搭配實際法院判決案例,帶你一次搞懂這個重要的法律問題!

一、什麼是侵占罪?先看法律怎麼說 ⚖️

首先,我們來看刑法第335條怎麼規定侵占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

簡單來說,就是「別人交給你的東西,你卻想據為己有」的行為。常見的例子包括:代保管的財物不還、借用的物品拒不歸還、公司員工挪用公款等。

二、侵占罪「原則上」不是告訴乃論 🚫

這裡有個重要觀念要記住:侵占罪「原則上」是非告訴乃論之罪!意思是即使被害人不提出告訴,檢察官知道後也可以主動偵辦起訴。

為什麼這樣規定呢?因為侵占行為不只是侵害個人權益,也影響社會經濟秩序,所以國家有權主動介入。就像判決書片段中提到的:

「中華民國刑法第335條: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

這段法條完全沒提到要「告訴乃論」,所以就是非告訴乃論之罪。

三、但「例外」情況要特別注意!⚠️

法律總是有例外,侵占罪在以下兩種特殊情況會變成「告訴乃論」:

1. 親屬間侵占:配偶、五親等內血親或三親等內姻親 👨‍👩‍👧‍👦

根據刑法第338條準用第324條規定:

「於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犯本章之罪者,須告訴乃論。」

什麼意思呢?舉幾個例子:

  • 夫妻之間侵占對方財物
  • 子女侵占父母的財產
  • 兄弟姊妹間侵占財物

這些情況都必須由被害人主動提告,檢察官才能處理。判決書片段就有這樣的案例:

「按配偶之間犯刑法第335條侵占罪者,依同法第338條準用同法第324條第2項規定,須告訴乃論;復依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1項規定,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自得為告訴之人知悉犯人之時起,於6個月內為之。」

2. 特定輕微案件:檢察官得「職權不起訴」⚖️

雖然不是真正的告訴乃論,但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53條,如果侵占金額微小、情節輕微,檢察官可以「職權不起訴」。這有點類似「實質上的告訴乃論」,但決定權在檢察官手上。

四、告訴乃論的時效有多重要?⏳

如果是告訴乃論的侵占罪(如親屬間侵占),必須在6個月內提告!這個期限是從「知悉犯人之時」開始計算,不是從侵占行為發生時計算。

「復依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1項規定,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自得為告訴之人知悉犯人之時起,於6個月內為之。」

錯過這6個月,就算對方真的侵占你的財產,也無法追究刑事責任了!只能走民事途徑求償。

五、真實案例告訴你時效多重要 🧑‍⚖️

讓我們看幾個實際法院判決案例,了解時效的重要性:

案例1:夫妻間侵占筆電 💻

判決書中的案例:

「民國106年10、11月間,在其位於桃園市○○區○○路000號3樓住處,因替甲○○整理、回復筆記型電腦(廠牌ACER,下同)內之資料,而持有該筆記型電腦,竟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侵占之犯意,於106年11月間某日在其上址住處,將前開筆記型電腦變易持有為所有而侵占入己,拒不返還。」

這是典型配偶間侵占案例,必須在知悉後6個月內提告,否則無法追究刑事責任。

案例2:員工侵占公司車款 🚗

判決書中的案例:

「被告為償還個人債務,竟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客戶欲繳付予告訴人建富公司之車款或保險費,對告訴人公司所生損害非微,惟念其犯後坦承犯行,且已與明台產物保險公司達成和解。」

這是非親屬間的業務侵占,屬於非告訴乃論,即使公司不想追究,檢察官還是可以主動偵辦。

六、侵占罪是「即成犯」:事後還錢還是犯罪!🚨

有個重要觀念必須知道:侵占罪是「即成犯」!意思是侵占行為完成的那一刻犯罪就成立了,就算事後歸還或賠償,也無法消除犯罪事實。

「按侵占罪係即成犯,故侵占行為一經完畢,罪即成立,縱於事後將侵占之款全數吐出,或已自認賠償,亦不能解除犯罪之責任(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2902號判例要旨參照)。」

舉例來說:

  • A在1月1日挪用公司10萬元
  • A在6月1日全數歸還
  • 公司7月1日發現並提告

A仍然構成侵占罪,不能因為已經還錢就免責!

七、常見QA:你可能想知道的問題 ❓

Q1:朋友借錢不還算侵占嗎?

不一定!單純借錢不還是民事債務不履行,除非對方一開始就沒打算還(有詐欺故意),或是你把「特定物品」借他使用卻被他據為己有,才可能構成侵占。

Q2:侵占罪追溯期多久?

非告訴乃論的侵占罪追溯期是:

  • 一般侵占:10年(最重本刑5年)
  • 業務侵占:20年(最重本刑7年)

但告訴乃論的親屬間侵占,告訴期限只有6個月!

Q3:和解後還能告侵占嗎?

可以!判決書指出:

「被告上訴主張...前審已坦承犯行,且與告訴人達成和解...按侵占罪係即成犯...縱於事後...已自認賠償,亦不能解除犯罪之責任。」

和解只影響量刑,不影響犯罪成立。

八、總結:遇到侵占該怎麼辦?💡

1. 先判斷關係:是不是親屬間侵占?

  • 是→6個月內提告
  • 不是→檢察官會主動處理,但建議還是盡快報案

2. 保存證據:對話紀錄、借據、物品照片等

3. 法律行動

  • 刑事:向警方報案或向地檢署提告
  • 民事:請求返還物品或賠償損失

4. 注意時效:親屬間6個月,其他情況也要注意10年/20年追溯期

記住,法律不保護讓權利睡著的人!遇到侵占問題,建議儘早諮詢專業律師,確保自身權益。

九、3個你可能想進一步了解的問題 🔍

Q1:如果侵占金額很小,檢察官會處理嗎?

雖然理論上檢察官應該處理,但實務上對於金額微小的案件(如幾千元),檢察官可能會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為職權不起訴處分。不過這不代表合法,只是檢察資源的分配考量。

Q2:業務侵占和普通侵占有什麼不同?

業務侵占(刑法第336條第2項)是指從事業務之人侵占業務上持有之物,刑責比普通侵占更重(6月-5年有期徒刑)。判決書中就有業務侵占的案例。

Q3:對方說只是「借用」,如何證明是「侵占」?

關鍵在於對方是否有「不法所有意圖」。可以從以下證據判斷:

  • 對方是否刻意迴避聯絡
  • 是否有欺騙行為
  • 是否擅自處分物品(如變賣)
  • 拒絕歸還的理由是否合理

判決書提到:「行為人主觀上須持有人變易其原來之持有意思而為不法所有之意思」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2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分享文章: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