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網紅竟淪為詐騙幫兇?冒牌真人幫你推「投資」!小心觸法又賠錢 😱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YouTuber和網紅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你知道嗎?有些詐騙集團會「假冒」知名YouTuber或網紅,甚至真的收買一些小網紅來幫忙推銷「假投資」!今天就讓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析這種新型詐騙手法,並用實際法院判決告訴你:如果亂幫人推投資,可能會面臨什麼法律責任!
一、詐騙集團的「網紅詐騙」手法大公開 🕵️♀️
1. 完全冒牌型
詐騙集團會直接盜用知名YouTuber的照片、影片,甚至開設「山寨帳號」來騙人。例如:
- 假裝是某財經YouTuber,貼出「我靠這個投資賺了500萬」的假對帳單
- 用深偽技術(Deepfake)製作假影片,讓網紅「親口」推薦投資
2. 半真半假型
有些小網紅真的被收買,幫忙推廣來路不明的投資:
- 收錢在限時動態貼「高報酬投資」連結
- 在直播中暗示「我有特殊管道」
- 開設「投資教學群組」收取高額會員費
真實案例:99年度上易字第63號判決書中記載,有人直接在部落格標題寫「把自己當成救世主的合理詐欺犯!」並公開點名被害人,法院認定這已構成誹謗罪。
二、法律怎麼看這種行為?⚖️
(一) 如果你是「被冒用」的網紅
別擔心!你可以這樣反擊:
- 刑法第339條詐欺罪
- 詐騙集團假冒你騙錢,他們絕對觸法
- 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 民法第184條侵權行為
- 你可以要求假冒者賠償名譽損失
- 法院實務上曾判賠數十萬元不等
(二) 如果你是「收錢幫忙推」的網紅
⚠️ 小心!你可能已經觸犯「加重詐欺罪」!
根據112年度審原簡字第31號判決書明確指出:
「行為人若係基於詐欺不特定民眾之犯意,利用網際網路等傳播工具,刊登虛偽不實之廣告,以招徠民眾,遂行詐騙...無礙成立加重詐欺罪」
關鍵法律條文:
- 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
- 「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 → 最重可判7年有期徒刑!
-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
- 如果加入詐騙集團,最重可判10年!
(三) 平台要不要負責?
112年度消字第43號判決書有個重要見解:
「被告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長期漠視系爭平台上詐騙集團猖獗...等同幫助詐騙集團易於遂行侵權行為」
意思是:如果平台明知有詐騙卻不處理,可能要連帶賠償!
三、真實法院判決案例 📜
案例1:臉書賣假貨被判刑
108年度訴緝字第3號判決書記載:
「被告廖沁淳於106年6月間某時許以臉書帳號刊登品名為『相機』、『相機鏡頭』等商品...判處有期徒刑」
這被告就是用假帳號騙人,最後被判刑。
案例2:網拍詐騙下場
108年度上訴字第2578號判決書說:
「被告...在不特定多數人可得瀏覽之臉書社團,刊登販售物品之不實訊息...成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詐欺取財罪」
案例3:小網紅輕判案例
112年度審原簡字第31號判決書提到:
「被告此部分犯罪手法係獨自在網站上刊登不實訊息...情節較輕」
這被告因為:
- 是單獨犯案(非集團)
- 詐騙金額小
- 已賠償被害人
所以獲得較輕判決。
四、數學時間:詐騙成本 vs. 法律風險 📊
假設一個小網紅接詐騙廣告:
項目 | 金額/風險 |
---|---|
詐騙集團給的報酬 | 5,000元/次 |
可能刑責 | 1~7年有期徒刑 |
民事賠償 | 數十萬~百萬 |
帳號被停權 | 無法估算 |
結論:接一次賺5千,可能賠上百萬+坐牢,超級不划算!💸
五、怎麼自保?給網紅和粉絲的建議 🛡️
給網紅的忠告:
- 任何投資廣告都要查證
- 要求對方提供合法證明文件
- 在合約中註明「不擔保投資效果」
- 發現被冒用立即報警
給粉絲的防詐SOP:
- ✅ 查證:到網紅「官方頻道」確認
- ✅ 質疑:過高報酬(如月賺20%)必是詐騙
- ✅ 停頓:先冷靜3天再決定
- ✅ 報警:165反詐騙專線
六、結論 💡
網路世界真假難辨,詐騙集團最愛利用網友對網紅的信任感。透過108年度上訴字第2578號等判決書可以看到,法院對「網路詐騙」的定罪率非常高,而且刑責不輕!
記住:
- 網紅接業配要睜大眼睛
- 粉絲看到投資廣告先查證
- 發現詐騙立刻存證報警
保護自己,也保護你的粉絲,別讓一時貪念毀掉辛苦經營的頻道和人生!
你可能還會想問:🤔
Q1. 如果我只是轉貼詐騙廣告但沒收錢,也算共犯嗎?
A1. 可能構成幫助犯!依刑法第30條,最重可判3年半。
Q2. 投資詐騙的被害人怎麼求償?
A2. 可同時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用先付裁判費),如112年度審原簡字第31號判決書中的和解案例。
Q3. 深偽影片(Deepfake)詐騙有特別法規嗎?
A3. 2023年已新增「深度偽造」相關刑責,最重可判7年(刑法第339條之4修正草案)。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