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Lexi 團隊
勞工權益
閱讀時間 1 分鐘

🧯【職場霸凌能申訴嗎?】法律怎麼保護你?從證據到處理流程一次看

(文末附「3個自救必知技巧」與常見QA)

▌什麼算職場霸凌?連法官都會引用的定義

根據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明確指出,職場霸凌是「藉由權力濫用造成持續性冒犯、威脅、冷落或侮辱,使受害者身心受創」的行為。白話來說,如果你長期遇到這些狀況,可能就是霸凌:

⚠️ 真實案例

某醫院主管連續半年用「你連影印都不會,根本是團隊拖油瓶」羞辱下屬,還故意在會議中孤立對方。法官引用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見解,認定構成「藉由權勢貶低人格」,判決霸凌成立!

▌關鍵證據怎麼抓?3種法院認證的鐵證

別以為「感覺被欺負」就能申訴!從109年度訴字第240號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整理出法官最重視的證據:

  1. 對話紀錄(LINE、Email、會議記錄) → 例如:存下主管寫「明天再犯錯就滾去掃廁所」的訊息
  2. 證人陳述(同事、客戶的證詞) → 如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中,其他員工證實「主管常在辦公室大吼摔文件」
  3. 醫療證明(憂鬱症診斷書、就醫記錄) → 法官在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強調:「身心壓力與霸凌行為需有因果關係」

✏️ 冷知識:根據111年度抗字第76號判決書,錄音需符合「當場對話」原則,偷錄同事私下抱怨不算證據!

▌申訴流程大解密!5步驟圖解

113年度訴字第78號111年度訴字第73號判決書歸納出公務機關標準流程(民間企業可類推適用):

1

遭遇霸凌

2

向人事單位/督察室申訴

注意!依113年度訴字第78號「首長涉霸凌需向上級申訴」

3

成立調查小組

成員需包含外部專家(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要求「避免偏頗」)

4

2週內初步報告

簡易案件直接核定,複雜案件開聽證會(參照113年度訴字第78號流程)

5

結果通知

若成立可要求道歉、調職;不成立可提「再申訴」

時效提醒:多數機關規定「事發1年內」需提出申訴(依各單位規定)

▌法院怎麼看?3大實戰判決重點

1. 「內部管理」≠ 行政處分

根據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機關認定霸凌屬「管理措施」,不能直接打行政訴訟,需先走完申訴→再申訴程序。

2. 證據不足的致命傷

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駁回案例:被害人僅提供「自己寫的日記」,缺乏第三方佐證,法院認定「無法證明持續性侮辱」。

3. 加害者也有救濟權

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特別指出:調查時需「平衡雙方陳述機會」,若只採信單方說詞可能被推翻!

▌自救包:3招提高勝率

  1. 即時存證

    收到辱罵訊息立刻截圖+列印(電子檔易被質疑修改)

  2. 尋找戰友

    至少1位同事願意作證(依111年度訴字第73號判決書,匿名證詞效力較低)

  3. 專業助攻

    向地方政府勞工局申訴,啟動「外部調查機制」

❓讀者必問QA

Q:被同事排擠算霸凌嗎?

A:依109年度訴字第240號判決書見解,需證明「濫用職權持續性行為」,單純不互動不算。

Q:申訴後會被秋後算帳?

A:根據113年度訴字第78號判決書,機關需「保密申訴人身分」,若遭報復可提告《刑法》恐嚇罪。

Q:精神賠償怎麼算?

A:民事法院實務多判「3-20萬元」不等,但需有醫療收據(參照高雄地院108年度訴字240號案例)。

🔥 行動呼籲

下次遇到「刻意刁難、羞辱性言論」,別再忍耐!立刻做3件事:

  1. 手機錄音功能設快速鍵
  2. 建立專屬證據資料夾(標註日期/事件)
  3. 記住申訴專線:勞工局1955

後續可深入探討:

  1. 如何用「精神科診斷書」強化證據力?

  2. 申訴失敗後的司法救濟路線圖

  3. 職場霸凌vs.合理管理的分界在哪?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詢問

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法律情況可能因個案差異而有所不同。

最後更新時間:2025年5月17日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討論與提問

目前沒有評論。成為第一個分享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