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書網路生存戰!】救命!我的判決書被Google搜錄了!完全自救攻略

TaiLexi 團隊

🆘【判決書網路生存戰!】救命!我的判決書被Google搜錄了!完全自救攻略

「原來判決書會上網公開?」、「我的名字會不會被全世界看到?」這些問題讓許多第一次接觸司法程序的民眾心驚驚。今天我們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看懂法院判決書公開的潛規則!

判決書什麼時候會上網?

法院判決確定後,依照《法院組織法》第83條規定,原則上7-14天內就會出現在「司法院法學檢索系統」。但特殊案件像少年事件(如未成年偷竊)或性侵害案件(如#MeToo案件),依法會全程隱藏姓名。

✏️ 真實案例:

105年度判字第145號判決書特別提到,連「無罪判決」和「緩刑案件」都會永久公開,就像某位被誣告性騷擾的工程師,即便最後無罪定讞,判決書仍持續掛網,讓他每次求職都被雇主質疑。

🕶️ 名字曝光生存指南

法律規定超微妙!根據105年度判字第145號判決書精準解釋:

「自然人的姓名應予公開,但得不含身分證字號、地址等識別資料」

▸ 公開原則:姓名必定出現(如王大明→還是王大明)

▸ 隱藏項目:身分證字號、地址會變成○符號(如台北市○○路)

▸ 例外狀況:少年用「甲○○」、性侵被害人用代號(如A女)

✏️ 血淚教訓:

113年度上訴字第832號判決書記載,有人把判決書的地址欄沒碼好就轉傳LINE群組,結果被判賠10萬元!因為「地址完整曝光」已超出合理公開範圍。

🌐 判決書網路生存期限

關鍵句:判決書上網=永久存檔!105年度判字第145號判決書說得犀利:

「形同人民終身被迫揭露個資,手段過當違反比例原則」

但實務上法院認為「全民司法監督」更重要,所以:

✓ 一般案件:永久留存(從清朝地契糾紛到現代網紅互告都查得到)

✓ 特殊案件:少年前科等依法定期下架

📊 數學題時間!算算你的個資曝光率

假設判決書出現以下資訊:

姓名保留率:100%(王大明)

地址遮蔽率:70%(台北市○○路○段)

身分證曝光率:0%(A123456789→A○○○○○○○89)

手機號碼:100%遮蔽(0912○○○567)

用這個公式算風險值:

(姓名保留 + 地址可辨識度)× 職業特殊性

例如:

▪ 菜市場名「陳怡君」+模糊地址=低風險

▪ 罕見姓名「皇甫大中」+里長候選人地址=高風險

「救命!我的判決書被Google搜到了!」

「公司人資居然用判決書查我前科?」下面直接教你在判決書公開時代的求生術,連法律人都想偷學的實用技巧大公開!

🛡️ 判決書下架神操作

「無罪也要背一輩子?」法院這樣說:

根據105年度判字第145號判決書精闢分析:「無罪判決永久公開形同強迫揭露個資,違反比例原則」,但實務上想下架困難重重。

成功率0.1%的官方流程:

  1. 向原審法院聲請「隱匿個資」
  2. 引用《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主張「妨害隱私」
  3. 法院審查「公益VS私益」比重(需證明公開對你造成重大傷害)

✏️ 血淚案例:

111年度北國小字第26號判決書記載,某工程師因判決書曝光被公司解僱,法院卻以「全民監督司法更重要」駁回申請。但如果是性侵被害人,依《性侵害防治法》第12條可直接要求「代號取代本名」。

🚨 企業人資的判決書查核紅線

人資主管最怕看到的條文:

104年度訴字第876號判決書明示:「將判決書張貼於社區電梯揭露個資,需負賠償責任!」企業查詢判決書時要注意:

合法查詢模擬公式:

「職務相關性」×「必要性」÷「隱私侵害程度」>70%

✓ 可查:會計師應徵財會職位→查經濟犯罪紀錄

✕ 違法:工程師應徵→查婚姻家事判決

✏️ 法院認證賠償金:

104年度訴字第876號判決中,公司因公開員工詐欺前科判賠15萬元,關鍵在「地址未遮蔽」+「與職務無關」!

🚑 個資外洩自救三步驟

發現判決書被亂傳時,這樣做就對了:

1️⃣ 蒐證截圖

用「Wayback Machine」存網頁快照(證明原始揭露狀態)

2️⃣ 發存證信函

要求對方「七日內下架」並計算每日賠償金

公式:精神賠償基數(通常2,000元/日)× 曝光天數

3️⃣ 雙軌提告

  • 民事:依104年度訴字第876號判決見解求償50-100萬元
  • 刑事:違反《個資法》41條可告「非公務機關非法利用」

精算賠償技巧:

✓ 基本款:姓名+地址曝光=5-15萬

✓ 加權計算:

(職業敏感度 × 0.5)+(個資完整度 × 0.3)
+(傳播次數 × 0.2)

例如:醫師姓名+診所地址被瘋傳=15萬×(1+0.5+0.8)=34.5萬

✏️ 專家建議:

定期用「姓名+案由」在Google搜尋,發現漏網資料可依《個資法》第11條要求「永久刪除」。

💡【進階思考題】

1. 房東查房客判決書,算「合法正當利益」嗎?

▶ 參考105年度判字第145號判決書見解:需證明與租賃安全直接相關!

2. 網紅把判決書當「證據」PO限動,踩到紅線了嗎?

▶ 看109年度訴字第830號判決書關鍵句:「已公開判決無隱私期待」但「轉載需全面遮蔽個資」

3. 離婚判決書記載外遇對象姓名,小三能要求下架嗎?

▶ 參照112年度北國小字第26號判決書:「婚姻不忠涉及公益,小三隱私權受限」

🔥 實戰QA快問快答

Q:判決書寫錯我的地址,能要求更正嗎?

A:107年度訴字第31號判決書流程:向法院書記官聲請「校正勘誤」

Q:媒體引用判決書需要打馬賽克嗎?

A:96年度訴字第4號判決書說「可以」,但104年度��版字第876號判決書警告「完整引用可能侵權」

Q:用判決書當催債證據合法嗎?

A:109年度訴字第830號判決書認證「債權人可引用」,但「不得公開債務人個資」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法律情況可能因個案差異而有所不同。如遇個資外洩問題,建議諮詢專業律師。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詢問

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包括個資保護與隱私權相關問題!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2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分享文章: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