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詐騙全攻略】看懂這些手法,別讓你的求職夢變成惡夢!💰🚨
當你滿懷期待地投遞履歷、準備面試時,是否想過可能正一步步走進詐騙集團的陷阱?本文將用最生動的方式帶你認識各種求職詐騙手法,並引用真實法院判決案例,讓你成為求職市場上的"防詐達人"!
一、為什麼求職詐騙特別可惡?
想像一下:你失業三個月,房租快繳不出來,這時看到「高薪輕鬆、免經驗」的工作廣告,是不是眼睛都亮了?詐騙集團就是利用這種急迫心理,讓受害者更容易上鉤。根據刑事局統計,2022年求職詐騙案件較前一年增加近30%,平均每件詐騙金額高達5萬元!
法院怎麼看這種行為?
根據判決書片段:「顯係一步一步利用求職者期待獲取輕鬆、高薪之男公關工作機會而設局詐騙...」法官明確指出這種利用求職者弱勢心理的行為就是詐騙!
二、最新求職詐騙手法大公開
1. 「高薪男公關」陷阱(最常見!)
詐騙劇本:
- ❶ 刊登「行政助理月入8萬」等不實廣告
- ❷ 面試時改口稱「其實是男公關,賺更多」
- ❸ 要求繳交「訓練費」、「治裝費」
- ❹ 給劣質西裝或根本沒安排工作
真實案例:
判決書中,詐騙集團用「一套成本2-3千的西裝」收取1萬5千元,法官直指:「顯係設局詐騙」!
數學題:
如果詐騙100人 × 1萬6千元 (報名費+治裝費) = 160萬元!難怪詐騙集團這麼猖狂!
2. 「假公司真斂財」手法
操作步驟:
- ✔ 偽造知名公司徵才廣告(如「偽稱冰品公司、龍德交通公司」)
- ✔ 要求購買公司產品作為「入職條件」
- ✔ 受害者買完產品後就置之不理
法院見解:
判決書描述:「『假應徵、真詐財』之手法...使求職者為得工作而購買每單位3萬8千元產品」,這根本是變相吸金!
3. 「海外高薪打工」騙局
詐騙SOP:
- ✈ 刊登「澳洲打工年薪百萬」廣告
- ✈ 收取高額仲介費、保證金
- ✈ 用假合約取信受害者(如「經公證合約書」)
- ✈ 最後人間蒸發
血淚案例:
判決書中,補習班負責人用「短期培訓外地工作」廣告詐騙,受害者付錢後「遲未獲得出國機會」,才發現被騙。
三、詐騙集團的「心理操控術」
為什麼聰明人也會上當?因為詐騙者精通心理學!
1. 「登門檻效應」應用
先讓你付小錢(如1千元報名費),再說服你付更大筆(1萬5治裝費),這在判決書中被法官識破:「一步一步利用求職者...」
2. 「社會認同」陷阱
詐騙者常說:「很多人都報名了喔!」(如稱「很多人想做男公關」)讓你降低戒心。
3. 「損失厭惡」策略
「今天不付費就沒機會了!」製造急迫感,讓你在壓力下決策。
四、法院認證的「詐騙關鍵證據」
法官如何判斷是不是詐騙?從判決書歸納三大要件:
1. 「廣告與事實不符」
如判決書指出:「刊登內容不實之徵才廣告...偽稱公司名義徵才」,這就是詐騙鐵證!
2. 「收費不合理」
判決書比較:「實際價值2-3千元服裝收1萬5」,價差就是詐騙所得!
3. 「根本無履行意圖」
案例中,被告「無意辦理出國打工卻收錢」,法官直接認定詐欺!
五、求職防詐SOP:3要7不要
✅ 3要:
- 要查證:到經濟部「公司登記查詢」確認公司真實性
- 要存證:保留所有廣告、對話紀錄
- 要報警:發現異常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 7不要:
- 不繳錢(法律規定僱主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 不簽約(特別是內容不清的合約)
- 不購買(任何要求買產品的工作都是騙局)
- 不抵押(身分證、存摺等重要物品)
- 不違約(如偽造學歷應徵,反而被告)
- 不孤行(面試前告知親友地點)
- 不貪心(「輕鬆高薪」絕對是紅旗!)
六、不幸被騙怎麼辦?法律救濟途徑
1. 刑事責任:詐欺罪
刑法第339條規定:「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案例被告都被判刑!
2. 民事求償:要回你的錢
可依民法第184條請求損害賠償,如判決書中,受害者成功追回款項。
計算賠償:
被騙金額+利息(年利率5%)+精神賠償(視個案認定)
3. 檢舉管道:
- ✔ 勞工局:檢舉違法徵才
- ✔ 公平會:檢舉不實廣告
- ✔ 地檢署:提出刑事告訴
七、企業人資也該知道的防詐知識
人資防詐檢查表:
- ✓ 求職者異常積極付費?→ 可能是受害者!
- ✓ 員工短時間內大量離職?→ 可能遭遇內部詐騙!
- ✓ 收到假學歷應徵?(如案例)→ 通報警方!
結語:你的求職安全守則
求職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但記住一個黃金法則:「任何要你先付錢的工作都可能是騙局!」多一分警惕,少一分損失。如果發現可疑徵才廣告,除了自己避開外,也請分享給親友,大家一起當求職市場的「詐騙糾察隊」!
最後考考你:
Q1:面試時公司要求繳交「制服押金」3千元,你該?
A1:這是違法的!依勞基法第9條,僱主不得要求勞工負擔任何費用,應立即拒絕並檢舉。
Q2:看到「在家工作月入10萬」廣告,第一步該做什麼?
A2:先查證公司登記資訊,搜尋「公司名+詐騙」關鍵字,並撥打165確認!
Q3:已經被騙繳交5萬元「培訓費」,該如何自救?
A3:立即收集合約、收據等證據,向警方報案並聯繫法律扶助基金會(02-2322-5151)尋求協助!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