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加班費計算陷阱揭密:合約中這行字讓員工輸掉官司的真相

TaiLexi 團隊

驚!【加班費計算】「這行字」讓員工輸掉官司

加班費計算看似簡單,但其實暗藏許多法律陷阱!本文將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了解那些讓你不知不覺「吃虧」的加班費計算細節。我們會用真實案例告訴你,為什麼有些員工明明加班了,卻因為「這行字」而輸掉官司,拿不到應得的加班費!

加班費基本算法:法律怎麼說?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4條,加班費的計算方式很明確:

加班類型 加班時數 計算方式
平日加班 第1-2小時 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1/3以上
平日加班 第3小時起 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2/3以上
休息日加班 前2小時 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1又1/3以上

💡 關鍵問題:「平日每小時工資額」怎麼計算?

📋 真實案例解析:為什麼員工會輸?

讓我們看一個真實的法院判決(99年度勞訴字第35號):

「被告抗辯:加班費之約定應依兩造間所簽訂僱用合約暨約定書內容為準,即依職級不同分別以每小時108元或101元計算...」

在這個案例中,公司與員工簽訂的合約中,直接寫明了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每小時108元或101元),而不是按照《勞基法》規定的「平日每小時工資額」計算。

法院怎麼說?

「被告所定每小時101或108元之加班費既未優於勞動基準法所定加班費計算標準...系爭契約其中有關加班費之約定部分要因違反法律強制規定而無效」

🔍 簡單來說,法院認為公司自訂的加班費計算方式比法律規定的還低,這種約定違反了《勞基法》的強制規定,所以無效!

💣 加班費計算的「三大地雷」

地雷一:公司用「固定金額」計算加班費

很多公司為了方便,會直接用一個固定金額(如每小時150元)計算加班費。這看起來很簡單,但可能違法!

法院見解(108年度訴字第1183號):「原告得否就加班費之計算方式,另行採取與勞基法第24條第1項計算基數『平日每小時工資額』不同之方式,乃為本件爭點之核心所在」

地雷二:公司把薪資拆分成多項名目

有些公司會把薪資拆分成本薪、職務加給、績效獎金、交通津貼、伙食津貼等,然後只用「本薪」計算加班費。

法院見解(106年度雄勞簡字第34號):「加班費計算之基礎,應以每月薪資『本薪』、『零失誤獎金』、『主管加給』、『固定加班津貼』、『其他津貼』等經常性給予加總計算」

地雷三:合約中寫「依公司規定」計算加班費

很多勞動契約會寫:「加班費依公司相關規定辦理」,這會有什麼問題?

法院見解(92年度重勞上字第3號):「伊等與被上訴人間之勞動契約並未特別約定加班費如何計算...加班費計算標準即應依勞基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辦理」

🧮 如何計算「正確的」加班費?一步步教你算!

📊 假設條件:

  • 月薪36,000元(含本薪30,000元+伙食津貼1,800元+交通津貼1,200元+全勤獎金3,000元)
  • 每月正常工作時數:174小時(每天8小時,每月21.75天)

第一步:計算「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項目 金額 是否計入
本薪 30,000元 ✓ 是
伙食津貼 1,800元 ✓ 是(固定發放)
交通津貼 1,200元 ✓ 是(固定發放)
全勤獎金 3,000元 ✓ 是(固定發放)

總工資 = 36,000元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 36,000 ÷ 174 ≈ 206.9元

第二步:計算加班費

情況1:平日加班2小時

加班費 = 206.9 × (1 + 1/3) × 2 ≈ 551.7元

情況2:休息日加班8小時

前2小時:206.9 × (1 + 1 + 1/3) ≈ 482.4元

第3-8小時:206.9 × (1 + 1 + 2/3) × 6 ≈ 3,300.8元

總計:3,783.2元

⚠️ 比較:如果公司只用本薪計算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 30,000 ÷ 174 ≈ 172.4元

平日加班2小時:459.7元(少約92元)

休息日加班8小時:3,154元(少約629.2元)

看到差異了嗎?一個月加幾天班,差額可能就達到數千元!

📄 員工最常忽略的「關鍵證據」

為什麼很多員工打官司會輸?因為缺少關鍵證據!

法院見解(108年度訴字第1183號):「雇主自應就工資之項目及計算方式明細予以明確列記於工資清冊上...如仍有疑義,亦可向主管機關諮詢釐清」

📋 你需要準備的證據:

📝 必要文件

  • 勞動契約
  • 薪資條(要能顯示各項薪資組成)
  • 出勤記錄
  • 加班申請單或主管批准的證明

⚠️ 特別注意

如果薪資條上沒有詳細列出各項目的金額,你可以要求公司提供。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3條,公司有義務提供工資各項目計算方式明細。

法院怎麼看?重要判決見解整理

1. 加班費約定不得低於法定標準

「雇主與勞工所訂勞動條件,不得低於本法所定之最低標準。」(108年度訴字第1183號引用《勞動基準法》第1條第2項)

2. 經常性給付應計入工資

「加班費計算之基礎,應以每月薪資『本薪』、『零失誤獎金』、『主管加給』、『固定加班津貼』、『其他津貼』等經常性給予加總計算」(106年度雄勞簡字第34號)

3. 契約約定無效的情況

「系爭契約其中有關加班費之約定部分要因違反法律強制規定而無效」(99年度勞訴字第35號)

🛡️ 實用建議: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 預防措施

  • 1. 仔細閱讀勞動契約,特別注意「加班費計算方式」條款
  • 2. 保存完整薪資證明,每月薪資條要保存至少5年
  • 3. 記錄加班時數,最好有主管批准的證明

🔧 發現問題時

  • 1. 先向公司人資部門反映
  • 2. 必要時可向當地勞動局申訴
  • 3. 定期核對公司計算的加班費是否正確

❓ 常見QA

Q:如果公司給的加班費比法律規定多,可以嗎?

A:當然可以!法律規定的是「最低標準」,公司可以給更多。

法院見解(106年度雄勞簡字第34號):「兩造間約定薪資及加班費之給付方式,顯有利於原告,故該約定並無違背勞基法第24條第1、2款之強制規定」

Q:績效獎金要不要計入加班費計算?

A:如果是「經常性給予」就應該計入。法院見解明確指出「零失誤獎金」等項目應計入計算基礎。

Q:如果合約寫「薪資已包含加班費」有效嗎?

A:無效!《勞基法》規定加班費必須另外計算,不能包含在月薪中(除非能證明計算結果不低於法定標準)。

💪 結論:別讓你的權益睡著了!

加班費計算的「魔鬼藏在細節裡」,許多員工因為不了解法律規定,或是沒有保存足夠證據,導致權益受損。

🔑 重點提醒:

  • 加班費必須以「平日每小時工資額」計算,不能用固定金額替代
  •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應包含所有經常性給付
  • 公司自訂的加班費計算方式不能低於法律標準
  • 保存完整證據是爭取權益的關鍵

下次拿到薪資條時,別忘了仔細核對加班費計算是否正確。你的權益,需要你自己主動守護!

🔍 2025加班費計算陷阱熱門問題大解密(28+常見問題)

涵蓋合約陷阱、計算錯誤、維權技巧等各種疑難雜症,用法院判決給你最準確答案!

⚠️ 合約陷阱類

Q1: 合約寫「加班費每小時150元」合法嗎?

答:要看是否低於法定標準!99年度勞訴字第35號判決:固定金額若低於法定計算結果就違法。

Q2: 「薪資已包含加班費」條款有效嗎?

答:無效!除非能證明包含後的總額不低於法定加班費標準,否則違反勞基法強制規定。

Q3: 「依公司規定計算加班費」有問題嗎?

答:有風險!92年度重勞上字第3號判決:未特別約定時應依勞基法第24條計算。

Q4: 試用期加班費可以打折嗎?

答:不行!試用期勞工享有相同權益,加班費計算標準不得降低。

📐 計算錯誤類

Q5: 只用底薪計算加班費違法嗎?

答:違法!108年度訴字第1183號判決:應包含所有經常性給付,津貼獎金都要計入。

Q6: 績效獎金要算進加班費基數嗎?

答:看性質!固定給付要算入,變動獎金不算。106年度雄勞簡字第34號明確規範此原則。

Q7: 交通津貼、伙食津貼要計入嗎?

答:固定發放的要計入!110年度勞上易字第1號判決:屬經常性給付應列入計算基礎。

Q8: 年終獎金要算進加班費嗎?

答:通常不用!年終獎金屬非經常性給付,除非是保證發放的固定年終。

⏰ 工時認定類

Q9: 加班30分鐘怎麼計算?

答:0.5小時!加班費按實際時數計算,30分鐘=0.5小時×時薪×1.33倍。

Q10: 午休時間被叫去工作算加班嗎?

答:算!超過正常工作時間的都是加班,包括午休、下班後、假日工作。

Q11: 在家加班有加班費嗎?

答:有!只要是雇主要求的工作,不論地點都應給付加班費。需保留工作證據。

Q12: 出差時間算加班嗎?

答:看情況!純交通時間不算,但若超過正常工作時間且執行職務就算加班。

🔄 特殊情況類

Q13: 責任制員工有加班費嗎?

答:要看是否符合勞基法第84-1條!一般職員不能隨意約定責任制,需主管機關核備。

Q14: 彈性工時還有加班費嗎?

答:有!彈性工時只是調整上下班時間,超過8小時/日、40小時/週仍要給加班費。

Q15: 變形工時沒有加班費?

答:錯!變形工時是重新分配工時,超過分配時數還是要給加班費。

Q16: 部分工時也有加班費嗎?

答:有!部分工時勞工享有同等權益,超過約定工時就要給付加班費。

📋 證據保全類

Q17: 沒有打卡紀錄怎麼證明加班?

答:可用LINE對話、email、工作成果時間等。108年度訴字第1183號:雇主應提供工時紀錄。

Q18: 薪資條沒詳列怎麼辦?

答:可要求公司提供!勞基法第23條規定雇主有義務提供工資項目計算明細。

Q19: 加班申請單被拒絕還算加班嗎?

答:看實際情況!若實際有加班工作,即使申請被拒,雇主仍需給付加班費。

Q20: 口頭指示加班有效嗎?

答:有效!但建議留下書面或錄音證據,如LINE截圖、email往來記錄。

⚖️ 維權救濟類

Q21: 發現加班費計算錯誤怎麼辦?

答:1.先與公司溝通 2.向勞工局申訴 3.必要時訴訟。保留5年時效追討權利。

Q22: 加班費可以追討幾年?

答:5年!88年度重勞訴字第1號判決:屬定期給付債權,時效5年。

Q23: 離職後還能追討加班費嗎?

答:可以!在5年時效內都能追討,離職不影響追討權利。

Q24: 勞工局調解有強制力嗎?

答:無強制力但有法律效力!調解成立後具契約效力,不履行可強制執行。

🔥 2025年最多人搜尋的加班費陷阱問題

合約陷阱:

  • • 固定金額加班費
  • • 薪資包含加班費
  • • 依公司規定計算
  • • 試用期加班費

計算錯誤:

  • • 只用底薪計算
  • • 績效獎金計算
  • • 津貼補助計算
  • • 年終獎金計算

特殊情況:

  • • 責任制加班費
  • • 彈性工時加班
  • • 變形工時加班
  • • 部分工時加班

維權救濟:

  • • 加班費追討時效
  • • 離職後追討
  • • 勞工局調解
  • • 證據保全方法

想深入了解加班費計算完整攻略?

從平日加班到國定假日出勤,加班費計算眉角一篇掌握!

📚 查看【加班費計算完全指南】→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法律專家級服務

法律問題不能只停留在閱讀文章

真正關鍵是——你的情況或案件會怎麼走?

🏆 TaiLexi AI律師司法官考試PR99

大律所律師與法律教授都在使用的TaiLexi AI,立即免費開始,用 AI 找到更接近真相的答案。

⚡ AI大數據分析📊 專業判例比對🎯 權威認證

🔥 已幫助 30,000+ 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 完全免費 • 隱私保護 🔥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3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法律知識: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

© 2025 TaiLexi AI.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