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判決】LINE轉傳投資訊息竟被判刑!律師揭露3招自保法則

TaiLexi 團隊

【2025最新判決】LINE轉傳投資訊息竟被判刑!律師揭露3招自保法則

真實案例警示:台北上班族小李,因為在LINE家族群組(35人)轉傳同事分享的「穩賺不賠投資方案」,三個月後收到檢察官傳票,被控詐欺幫助犯。小李驚呼:「我只是好心分享,怎麼會犯法?」律師嚴肅告知:「轉傳到不特定多數人的群組,即使你不知情,也可能構成刑法第339條之4加重詐欺罪,最重可處7年有期徒刑!」

一、為什麼轉傳投資訊息會觸法?從法律條文說起

什麼是刑法第339條之4加重詐欺罪?

根據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規定,犯詐欺罪而「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立法理由重點整理

  • 現今詐騙集團透過電信、網路等傳播方式,同時或長期對社會不特定多數之公眾發送訊息施以詐術
  • 往往造成廣大民眾受騙,此類不特定、多數性詐欺行為,其侵害社會程度及影響層面均較普通詐欺行為嚴重
  • 因此加重其刑,以有效遏止犯罪

什麼是「詐欺幫助犯」?

詐欺幫助犯是指明知他人從事詐欺行為,仍提供協助的人。即使你沒有直接詐騙別人,但如果你「知道或應該知道」這是詐騙訊息,還幫忙轉傳散布,就可能構成幫助犯。

關鍵問題:法院如何判斷你「知不知道」這是詐騙?這就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二、法院實際判決怎麼看?3大案例完整解析

案例一:「好心轉傳」也可能有罪?關鍵在於「知不知道是詐騙」

判決案號:108年度上訴字第3857號

案情摘要:被告在Facebook社團散布假投資廣告,宣稱「投資5,000元,穩賺7,500元」,「致使上網瀏覽之王邦年等3人因而受騙匯款」,最後被判加重詐欺罪。

法院見解:被告使用誇大不實的投資報酬率宣傳(「5,000秒變7,500」),明顯具有詐欺故意,且透過Facebook社團散布,符合「對公眾散布」要件。

重點提醒:若你發現訊息有「保本、高報酬、零風險、保證獲利、穩賺不賠」等誇大用詞,這些都是典型的投資詐騙話術!如果你還幫忙轉傳,法院可能認定你「應該知道」這是詐騙,進而構成「詐欺幫助犯」。

這類話術與投資詐騙中的常見套路完全相同。

案例二:傳給「不特定多數人」直接觸法!LINE群組多少人算公眾?

判決案號:113年度審易字第63號

重要法律見解:「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之加重詐欺罪,須以對不特定多數之公眾散布詐欺訊息為要件」

實務判斷標準:

  • 不特定性:群組成員並非你個人認識的特定少數人(如家族群組35人就可能被認定為「不特定」)
  • 多數性:一般認為超過30-50人的群組即可能構成「多數」
  • 公開性:Facebook公開社團、LINE開放式群組等任何人都能加入的群組

判決結果:在LINE群組、FB公開社團轉傳詐騙訊息,就算只有1人受騙,仍可能成立「加重詐欺罪」(刑責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警告:即使是「家族群組」,如果人數眾多(例如親戚群組100人),也可能被認定為「不特定多數人」!

這種透過群組散布的手法與LINE群組投資詐騙的操作模式相當類似。

但是,有個例外情況:如果是「私訊給單一朋友」,且你無詐騙故意,通常僅屬民事糾紛。113年度審易字第63號判決書特別區分了「普通詐欺」與「加重詐欺」的界線。

案例三:無辜轉傳者如何自保?關鍵在於證明「不知情」

判決案號:98年度上易字第904號

法院重要見解:「若幫助之人誤信為正當行為,並無違法之認識,則其行為縱予正犯以助力,尚難遽令負幫助之罪責」

免責要件:

  • 你「確實不知情」這是詐騙訊息
  • 你已經盡到合理的查證義務
  • 你沒有收取任何利益或報酬
  • 有證據證明你確實被騙(例如聊天記錄、查證紀錄)

如何證明「不知情」?實務建議:

  1. 保留聊天記錄:朋友宣稱訊息合法的對話紀錄
  2. 查證紀錄:你曾在金管會網站查詢公司登記的截圖
  3. 詢問證據:你曾向朋友詢問「這是合法的嗎?」的對話
  4. 立即停止:一旦發現可疑,立即停止轉傳並通知165反詐騙專線

這種群組內的推薦模式與投資詐騙群組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轍。

三、如何辨識投資詐騙訊息?165反詐騙專線教你7大警訊

投資詐騙常見話術(2025最新版)

  1. 「保證獲利、穩賺不賠」 →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保證獲利100%是詐騙
  2. 「零風險、高報酬」 → 違反金融常識,報酬與風險成正比
  3. 「限時優惠、名額有限」 → 製造緊迫感,讓你沒時間查證
  4. 「月報酬率20%以上」 → 遠高於市場合理報酬(定存約1-2%,股市平均7-10%)
  5. 「加入LINE群組」 → 合法投資不會要求透過LINE聯繫
  6. 「內部消息、保證賺」 → 涉及內線交易,本身就是違法行為
  7. 「先匯款、後獲利」 → 合法投資透過銀行或證券戶,不會要求匯款到個人帳戶

真實案例:常見詐騙話術對照表

詐騙話術 真相 風險等級
「投資5,000元,穩賺7,500元」(報酬率50%) 台灣定存利率約1.5%,股市平均報酬約8-10% 極高風險
「加入LINE群組看獲利證明」 合法投資公司不會透過LINE推廣 極高風險
「老師帶單、保證獲利」 投顧需金管會核准,不能保證獲利 高風險
「限時優惠,今天不投資就沒機會」 製造緊迫感,阻止你查證 高風險

四、轉傳前必做!律師教你「3步驟查證法」避免觸法

第一步:查證投資平台合法性

1. 金管會證期局「防範非法專區」

  • 網址:https://www.sfb.gov.tw
  • 查詢路徑:證期局首頁 → 防範非法及詐騙專區 → 合法證券商/投信投顧名單
  • 可查詢:合法證券商、期貨商、投信投顧公司完整名單

2. 投信投顧公會查詢系統

  • 網址:www.sitca.org.tw
  • 功能:查詢合法投資顧問公司
  • 注意:合法公司會有統一編號及金管會核准文號

3. 經濟部商工登記查詢

  • 網址:https://findbiz.nat.gov.tw
  • 確認公司是否真實存在
  • 重要:有公司登記≠合法經營投資業務!還需確認是否有金管會核准

4. 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諮詢專線

  • 電話:(02) 2737-3434
  •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7:00
  • 可諮詢可疑投資訊息

第二步:辨識詐騙話術與紅旗警訊

看到以下任何一項,立即停止轉傳:

  • ❌ 保證獲利、穩賺不賠
  • ❌ 零風險、高報酬(月報酬率超過10%)
  • ❌ 要求加入LINE群組、Telegram群組
  • ❌ 需要匯款到個人帳戶(而非證券戶)
  • ❌ 限時優惠、名額有限(製造緊迫感)
  • ❌ 宣稱有「內部消息」、「保證賺」
  • ❌ 投資標的不明確(虛擬貨幣、博弈網站)

記住:任何宣稱「保證獲利」的投資都是詐騙!金管會明文禁止投顧公司保證獲利。

第三步:評估傳播範圍風險

轉傳前,先問自己這3個問題:

  1. 傳給誰?
    • ✅ 安全:私訊給1-2位信任的親友
    • ⚠️ 風險:家族群組(30人以上)
    • ❌ 危險:公開社團、開放式LINE群組
  2. 傳幾人?
    • ✅ 5人以下:風險較低
    • ⚠️ 30-50人:可能構成「不特定多數」
    • ❌ 50人以上:高度風險,可能觸犯加重詐欺罪
  3. 我確定嗎?
    • 如果你有「一點點懷疑」,就不要轉傳
    • 保留查證紀錄(截圖、對話)
    • 先撥打165反詐騙專線確認

五、不慎轉傳詐騙訊息怎麼辦?3個緊急補救步驟

發現自己轉傳了詐騙訊息,立即這樣做:

步驟一:立即停止散布並刪除訊息(黃金24小時)

  • 在所有轉傳的群組中「收回訊息」(LINE可在24小時內收回)
  • 發布更正訊息:「此為詐騙訊息,請勿相信!」
  • 提醒群組成員不要再轉傳
  • 保留證據:收回前先截圖保存,證明你有立即更正

步驟二:通報165反詐騙專線及警方(保留報案證明)

  • 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通報
  • 向警察局報案,說明:
    • 你也是受害者,被朋友誤導
    • 發現後立即收回訊息
    • 主動通報警方
  • 重要:取得「報案三聯單」,證明你主動報案

步驟三:保留所有「不知情」證據

  • 保留與訊息來源者的完整聊天記錄(證明你被誤導)
  • 保留你曾經查證的紀錄(Google搜尋截圖、金管會網站查詢截圖)
  • 保留收回訊息的截圖(證明你有即時補救)
  • 保留報案證明(證明你主動通報)
  • 如果有詢問朋友「這合法嗎?」的對話,務必保留

⚠️ 特別提醒:如果已有人因此受騙,你可能面臨刑事及民事責任。建議立即諮詢律師,評估是否構成幫助犯,以及如何主張免責。

六、常見問題Q&A:律師專業解答

Q1:我只是轉傳,沒有收錢,也會犯法嗎?

律師解答:會。詐欺幫助犯不以「有收錢」為必要條件。只要你「明知或應知」是詐騙訊息,還幫忙轉傳散布,即使沒有收取報酬,仍可能構成幫助犯。法院會綜合判斷:(1)你是否應該知道這是詐騙?(2)轉傳範圍多大?(3)是否造成實際損害?

Q2:如果朋友堅持訊息沒問題,我該怎麼留下「不知情」的證據?

律師解答:建議採取以下步驟保護自己:

  • 在聊天對話中明確詢問:「這個投資平台是合法的嗎?有金管會核准嗎?」
  • 要求對方提供公司統一編號、金管會核准文號
  • 告知對方:「我會先查證,確認合法才會轉傳」
  • 實際到金管會網站查詢,截圖保存查詢結果
  • 如果查無資料,立即在對話中表示:「我查不到資料,不敢轉傳」
  • 所有對話都要保留,不要刪除

這些證據能證明你「確實有查證」,並非「明知是詐騙還轉傳」。

Q3:在LINE群組轉傳詐騙貼文,群組人數多少會構成「對公眾散布」?

律師解答:法律上沒有明確人數標準,但實務判決參考標準:

  • 10人以下:通常不構成「不特定多數」(如小家庭群組)
  • 30-50人:灰色地帶,需看群組性質(是否都是認識的人)
  • 50人以上:高度風險,尤其是開放式群組(任何人都能加入)
  • 公開社團:無論人數多少,都構成「對公眾散布」

關鍵判斷:不是看「實際人數」,而是看「潛在可觸及人數」。如果是公開群組或社團,任何人都能看到,就構成「對公眾散布」。

Q4:被騙的受害者向我求償,法律上如何主張免責?

律師解答:民事賠償責任與刑事責任不同。即使刑事不起訴,仍可能有民事賠償責任。免責抗辯重點:

  • 無過失責任:證明你「已盡合理查證義務」,非因故意或過失轉傳
  • 無因果關係:證明受害者損失並非你轉傳所「直接」造成(例如受害者是從其他管道得知)
  • 信賴原則:你合理信賴朋友提供的資訊為真,已盡查證義務

實務建議:保留所有查證紀錄、對話紀錄,並儘速諮詢律師評估個案情況。

Q5:轉傳投資訊息到家族群組,家人受騙,我會被告嗎?

律師解答:會。即使是家人,仍可能構成詐欺幫助犯。但實務上有幾個考量:

  • 刑事部分:家人通常不會對你提告,但如果詐騙集團被抓,檢察官可能追查「轉傳者」
  • 民事部分:家人可能向你求償,但如果你也是受害者(也被騙),可主張「共同受害」
  • 減輕責任:證明你無詐欺故意、已盡查證義務、也是受害者

重要提醒:不要因為「是家人」就不查證。反而更應該謹慎,避免害到最親近的人!

Q6:我收到傳票被控詐欺幫助犯,第一時間該怎麼做?

律師解答: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1. 不要慌張,也不要逃避:務必依傳票指定時間到場
  2. 立即諮詢律師:在偵查庭前找律師分析案情、準備答辯
  3. 整理所有證據:
    • 聊天記錄(證明你被誤導)
    • 查證紀錄(證明你有盡查證義務)
    • 報案證明(如果有主動報案)
    • 收回訊息截圖(證明發現後立即補救)
  4. 偵查庭策略:
    • 強調你也是受害者
    • 說明查證過程
    • 提出「不知情」證據
    • 主張無詐欺故意或幫助故意

⚠️ 切記:偵查庭的陳述非常重要,建議委任律師陪同,避免不利陳述。

七、165反詐騙專線與官方查證資源整理

緊急聯絡與查證資源

165反詐騙諮詢專線

  • 電話:165
  • 服務:24小時免費諮詢
  • 功能:
    • 查證可疑投資訊息
    • 檢舉詐騙網站/電話
    • 諮詢法律問題
  • 官網:165.npa.gov.tw

金管會證期局防範非法專區

  • 網址:sfb.gov.tw
  • 功能:
    • 查詢合法證券商名單
    • 查詢合法投信投顧公司
    • 非法業者警示名單

投保中心諮詢專線

  • 電話:(02) 2737-3434
  • 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7:00
  • 服務:投資糾紛諮詢、詐騙辨識

趨勢科技防詐達人

  • LINE官方帳號:@163nfbgy
  • 功能:
    • 自動辨識詐騙訊息
    • 查詢可疑網址
    • 即時防詐提醒

防詐小技巧:將「165反詐騙專線」和「趨勢科技防詐達人」加入常用聯絡人,轉傳前先查證!

八、結論:轉傳前停看聽,3個自救動作保平安

律師3招自保法則

第一招:查證來源,絕不省略

  • 金管會網站查詢投資平台是否合法(sfb.gov.tw
  • 投信投顧公會確認公司是否有核准文號(sitca.org.tw
  • 經濟部商業司查詢公司登記資料
  • 撥打165反詐騙專線雙重確認
  • 記住:查證只需3分鐘,但坐牢可能3年起跳!

第二招:拒絕誇大話術,看到秒跳過

  • 「保證獲利」 → 違反金管會規定,100%是詐騙
  • 「穩賺不賠」 → 投資必有風險,保證獲利是詐騙
  • 「零風險高報酬」 → 違反金融常識
  • 「限時優惠」 → 製造緊迫感,阻止查證
  • 「加LINE群組」 → 合法投資不透過LINE
  • 看到以上任何一項,直接當詐騙處理!

第三招:限制傳播範圍,降低風險

  • 避免公開群組轉發(FB社團、LINE開放群組)
  • 改私訊詢問1-2位可信賴的親友意見
  • 不轉傳到30人以上的群組(避免構成「不特定多數」)
  • 保留查證證據(截圖、對話記錄)
  • 發現可疑立即收回並通報165
  • 轉傳範圍越大,法律風險越高!

⚠️ 最重要的一句話

「寧可不轉傳,也不要冒坐牢風險!」
轉傳訊息前停看聽,別讓好心變「好刑」!

萬一收到傳票怎麼辦?

如果你因轉傳投資訊息收到檢察官傳票,請立即:

  1. 保持冷靜,不要逃避 - 依傳票時間到場說明
  2. 立即諮詢律師 - 在偵查庭前準備答辯策略
  3. 整理所有證據 - 聊天記錄、查證紀錄、報案證明
  4. 主張不知情 - 強調你也是受害者,有盡查證義務

法律依據:根據98年度上易字第904號判決,若能證明「確實不知情且已盡查證義務」,有機會主張免責。關鍵在於證據保全

重點整理:一張圖看懂轉傳風險

情況 法律風險 可能刑責 自保方法
私訊給1-2位親友 低風險 通常無刑責(可能民事賠償) 保留查證紀錄
家族群組(10-30人) 中風險 可能構成幫助犯 查證+保留證據+發現立即收回
大群組(50人以上) 高風險 可能構成加重詐欺罪(1年以上) 務必事前查證+撥打165確認
FB公開社團/LINE開放群組 極高風險 構成加重詐欺罪(1-7年) 絕對不要轉傳!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法律專家級服務

法律問題不能只停留在閱讀文章

真正關鍵是——你的情況或案件會怎麼走?

🏆 TaiLexi AI律師司法官考試PR99

大律所律師與法律教授都在使用的TaiLexi AI,立即免費開始,用 AI 找到更接近真相的答案。

⚡ AI大數據分析📊 專業判例比對🎯 權威認證

🔥 已幫助 30,000+ 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 完全免費 • 隱私保護 🔥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3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法律知識:

相關文章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

© 2025 TaiLexi AI.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