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轉傳投資訊息」會害你坐牢?法院判決教你避開詐欺地雷!

TaiLexi 團隊

📢 用「轉傳投資訊息」會害你坐牢?法院判決教你避開詐欺地雷!

白話解析: 轉傳朋友的「穩賺不敗」投資訊息,看似舉手之勞,但若訊息是詐騙內容,你可能像「無辜快遞員送炸彈」一樣,莫名其妙變成共犯!關鍵在於:「你知不知道這是詐騙?」以及「傳給多少人看?」

🚨 法院怎麼看?實際案例告訴你!

1️⃣ 「好心轉傳」也可能有罪?看「知不知道是詐騙」

如果「明知」訊息有問題還轉傳,法院可能認定你有「詐欺故意」!例如:108年度上訴字第3857號判決書提到,被告在臉書社團散布假投資廣告,「致使上網瀏覽之王邦年等3人因而受騙匯款」,最後被判加重詐欺罪。

👉 重點: 若你發現訊息有「保本、高報酬、零風險」等誇大用詞(如108年度上訴字第3857號判決書中的「5,000秒變7,500」),還幫忙轉傳,就可能被認定「間接幫助詐騙」!

2️⃣ 傳給「不特定多數人」直接觸法!

根據113年度審易字第63號判決書,「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之加重詐欺罪,須以對不特定多數之公眾散布詐欺訊息為要件」

→ 例如:在 LINE 群組、FB 公開社團轉傳,就算只騙到1人,仍可能成立「加重詐欺罪」(刑責1年起跳)!

→ 但如果是「私訊給單一朋友」,且無詐騙故意,通常僅屬民事糾紛(如113年度審易字第63號判決書區分「普通詐欺」與「加重詐欺」)。

3️⃣ 無辜轉傳者如何自保?關鍵在「這件事」

98年度上易字第904號判決書強調:「若幫助之人誤信為正當行為,並無違法之認識,則其行為縱予正犯以助力,尚難遽令負幫助之罪責」

→ 若你能證明「確實不知情」,例如:朋友宣稱訊息合法、你也查證過公司登記,就有機會免責!

🔥 結論:轉傳前「3個自救動作」

  1. 查證來源:確認投資平台是否合法(金管會網站可查)。
  2. 拒絕誇大話術:看到「保證獲利」直接跳過!
  3. 限制傳播範圍:避免在公開群組轉發,改私訊詢問可信親友。

❓ 後續思考題:

  1. 如果朋友堅持訊息沒問題,我該怎麼留下「不知情」的證據?
  2. 在LINE群組轉傳詐騙貼文,群組人數多少會構成「對公眾散布」?
  3. 被騙的受害者向我求償,法律上如何主張免責?

💡 小提醒:轉傳訊息前停看聽,別讓好心變「好刑」!

有更多法律問題,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

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

🎯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

💰 免費🔒 絕對隱私⚖️ 台灣最專業法律AI⏰ 24H

(1) ⚡ 30秒獲得專業解答,無需等待律師回覆

(2) 📚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

(3) 📝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解決燃眉之急

已幫助20,000+用戶解決法律問題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歡迎自由引用,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分享文章:

需要免費法律諮詢?

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

立即諮詢